第320部分(1 / 4)

小說:迷失在康熙末年 作者:辣椒王

他這一發怒,換得新茬茬的太監宮女們不禁有些股慄,還不瞭解皇帝習性的他們,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會不會發生傳聞中的遷怒於卑賤之人?但事情卻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麼複雜,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在金磚上猛然磕了三個響頭,便匍匐在地上雙手呈舉著一疊奏章。康熙訝然瞧了半晌,不言聲地令人取來,才看了一眼就忍不住緩了顏色,“呵呵,衡臣,這份撤消封駁的奏章,就是你用允許他們進內朝遞牌子換來的嗎?”

張廷玉聽到他的笑聲,七上八下的心這才放落下來,卻深斂任何表情,沉聲道,“是的,臣自請處分,請皇上治臣自專之罪。”

“為王前驅,何罪之有?來人,上奶子,也給張大人賜一杯!”康熙見張廷玉猜到了自己的心思。彼此間都是有智慧的人,也不需要就剛才的事情多說,卻忽地來了和他深談地致,“起來吧。這麼說,衡臣是贊同嘉獎超親王的囉?”

很是謹慎的張廷玉,起身前依然給康熙謝了恩,方才來到他身邊垂手而立,回答道,“陛下既然問了,臣事君以誠,心中話就直言了。臣贊同皇上褒獎超親王和十三爺十四爺,也覺得攝政王銜和親王爵位該賞。但臣是孔尾子弟,自幼讀聖賢書。習經綸道,對超親王密報中的兩點看法,並不贊同。”

他張廷玉地父親張英。是安徽桐城理學名家,又是官拜大學士致仕的宗師級人物,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又拖了科舉的福氣方才鐘鳴鼎食,出身擺在那裡。不同意凌嘯的觀點也是正常的。對此康熙也不怪他,笑了笑,讓他接著說下去。“皇上,在臣看來,超親王說藝術需要寫實求真,可以促進學術界的求根問底精神,那麼,臣希望皇上想一想,為何各朝各代都不推行寫實求真呢?是因為,各個朝代的朝廷需要用禪義、山水畫和田圓詩來消磨在野士子的不安情緒,維持民間讀書人的安定。所以。超親王此言略微偏頗。”

耶?新視角呢!

康熙一愣,有些刮目相看地瞟了張廷玉一眼。不過,康熙在之前就已經和凌嘯達成了些共識,曉得這是愚民政策和開化民智之間的爭論,秦始皇封建以來,法家重刑峻法、道家無為而治和儒家地天人感應,全都是本質上的愚民,康熙作為前三十年的有為之君,當然明白這一點,可惜,法家道家已經被歷史證明不可用,而儒家地方式裡面,他又找不到怎麼既愚民又超越的好辦法,心理上早就偏向於凌嘯所說的既開民智又加法術駕馭之路了。康熙當即不置可否,“那科舉改制呢,衡臣認為錯了?”

這還用說?張廷玉幹吞一口唾沫,不欲和明顯有意改革科舉的康熙背道而馳,一拱手,所說的話卻甚是簡潔,不著聲色地把話題拉倒現實政務上,“皇上,科舉改制之事,等超親王回來,自然會有一場大辯論,不過,臣很擔心地是,恐怕在這場大辯論之前,首先出現的是一場刀兵之禍!”

“哦?!”康熙停住了往嘴邊遞去的杯子,眼中精光一閃,低聲道,“你說地刀兵之禍,可是蒙古和六省土司?”

張廷玉點點頭,聲音很是空洞,“是的皇上。本來上次廷議,二阿哥已經把事情剖析得很清楚,推行改土歸流,青定可能出現的叛亂,很是容易。可是那是在內地穩定的前提下才行的。洩密案一出,舉國上下的官員士紳,為自身職權所憂,為子弟晉身之階所慮,將人心不穩,心全不在政務上。官員士紳乃是朝廷統馭百姓的綱和目,地方威望和典論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他們人心不穩,則各地百姓不穩,尤其是江浙一代,文氣鬱鬱,又是國家財賦重地,一旦有些變故,支援前線的錢糧則不暢,若是一個區域性戰事不利,立刻就會讓朝廷陷入被動。皇上,這個洩密案,所洩露地內容和時間,都很蹊蹺啊!”

康熙這才品出味道來,腦子中靈光一閃,猛然驚呼一聲,“嶽仲麒!朕一直都在奇怪,這個改土歸流的當口上,誰會要救嶽仲麒這種凌遲欽犯,他除了打仗……衡臣,照你這麼說,嶽仲麒被劫走一事,應該不是孤立的突發事情了,難道你認為,這和洩密案之間也有聯絡?又難道你認為,整件事情是蒙古王爺們策劃的?”

張廷玉深深一躬身,叫道,“皇上英明!據歸化將軍、寧夏將軍、黑龍江將軍等人報來的奏章來看,很多的蒙古各部旗,藉口逐水草而牧,正偷偷向伊金霍梅*攏。臣和上書房其餘大臣都認為,可能難以避免一戰。而南方各土司的行動,雖是基本上沒有大的異動,但也不可不防,如若蒙古和六省一起糜爛起來,軍事上的損害,遠沒有政治上的損害大。如果他們把矛頭指向的,不是皇上您,而是所謂的清君側……那麼朝廷這一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