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煮酒話古人 作者:莫莫言

,從春秋戰國時期看,是當時強國楚國的地盤,之後戰爭中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不單是地勢的問題,也是兵源問題,五胡亂華時,北方流民很多逃難到南方,一部分在此時被部分將領組織起來屯田對抗外族,這些軍民立志報仇之心作戰勇猛,後來東晉政府選其精華建立了威名赫赫的北府軍,北府軍的實力我就不必多說了。想想淝水之戰和劉裕北伐南軍的主力就是北府軍就明白了,再之後等到宋朝,又一次重演歷史,南宋為了抵抗金軍和蒙古軍,在江淮防線上花了不少力氣,孟珙親手組織的襄樊防線力抗蒙軍幾十年,之後被破,南宋才大勢已去。而朱元璋依仗的,也就是江淮之軍。(當然陳友諒的軍隊也是屬於江淮一帶之軍,不過被朱元璋吞併了,哈哈。)到了清朝,想必湘軍,淮軍這些名字我們都很熟悉吧。江淮軍隊戰鬥力十足,愛護鄉土,不過需要真正有才能的領袖才能更好的組織起來,而朱元璋就是。

朱元璋一統南方,南方的經濟勢力此時已經遠超北方,而且朱元璋的江淮軍隊戰力極強,又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能征慣戰的將領,一統北方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何況北方元朝內部的各勢力也爭鬥不止,所以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元順帝也不敢於明軍交鋒,直接跑回大漠去了。

元順帝也是不改蒙古舊習,假如是漢族皇帝(漢化很深的金朝也一樣),一定在大都和你拼個魚死網破,就算要逃也不會逃大漠裡打游擊戰,至少要去個大城市守城,然後邀天下兵馬救駕,很少象元順帝這樣跑去打游擊的。不過也許這就是最適合的選擇,蒙古的騎兵在大漠游擊戰中又得到了新生,但是假若在中原與開始配備火器,騎兵也不遜於他,軍隊數量更多於他的明軍死拼,(而且朱元璋北伐很謹慎,穩紮穩打,逐次推進,基本把山東河北一帶的勢力消滅光才進攻大都,朱元璋用兵也是相當的厲害。)那只有慘敗,那時候就算想留個火種也不行了,而現在北元至少還在大漠生存下去了,不過雖然明軍剿滅不了他,但是用剿撫外加經濟手段,北方的蒙古已經快速的衰落下去了。不過這支軍隊對之後的明朝還有很大的影響。

再說一下明初的三位大將,徐達,常遇春,王保保。據說朱元璋問群臣天下第一奇男子是誰?(其實朱元璋應該算第一奇男子,不過群臣怕說他奇是侮辱他醜,或者朱元璋說自己不算,)群臣就說是常遇春,常遇春也覺得自己是,結果朱元璋說天下第一奇男子是王保保。

其實王保保雖然是元朝一等一的猛將,但是也屢敗於明軍徐達常遇春手中,不過王保保用兵極滑,見勢不妙就撤,見勢有利就進攻,有些時候甚至是隻身逃竄,但是還能屢屢捲土重來,實在是深得蒙古軍遊擊作戰的要領。(偏偏還是個漢人)但是他在和常遇春作戰時,確實沒撈到什麼好處,要說他高於常遇春,實在是言過其實,也就是朱元璋看他不在手心裡,心癢癢,才這樣說的緣故。

要論戰績,徐達,常遇春兩人都是超一流的武將,史論上說徐達擅長謀略,常遇春以勇猛見長,所以一般出征都是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確實看來徐達統領大軍的能力相當傑出,戰略也相當出色,不過也要考慮到一些戰略如北伐是朱元璋所制定,當然在具體戰役上徐達的戰略也是相當的出色,只是在不熟悉的蒙古大漠作戰吃了王保保一點虧。

而常遇春被稱為“常十萬”,說是帶領十萬軍能橫掃天下,事實上他確實作到了,實在是一流的常勝將軍。民間評書稱他為“一字並肩王”,在與王保保的作戰中也能審時度勢,果斷出擊,大敗王保保,使得他隻身出逃,實在是李靖那樣果敢的名將,相對而言,徐達太過謹慎了些。要稱其為天下第一奇男子並不為過。

在討論朱元璋執政的情況前,先說說元朝滅亡這件事,其實元朝滅亡是早晚的事,如此大國用軍事強力奪取,還把人分為四等,統治內部爭權奪利,政策朝令夕改,政權核心動盪不安,這樣的朝廷能維持近百年才是奇蹟。

元末大起義已經把元朝的統治基礎擊垮了,即便朱元璋北伐失敗,元朝的大權也會落到王保保李思齊一干由戰爭崛起的武裝勢力手中,就象漢末隋末,改朝換代是遲早的事。

再回到朱元璋的話題上來,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建都南京,之後也有人提議搬到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但是朱元璋最終還是沒有遷都。一般來說,一統的中國王朝大都建都北方,如西安,洛陽,就連北宋也是建都開封,而東晉,南宋這些偏安小朝廷才會建都南京,杭州這些南方地帶,只有朱元璋首次確定了以南京為都城,之後明成祖遷都北京,但是南京也保持著陪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