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小說:時光裡的歐洲 作者:卡車

的最好的書。

“每一個不把一個經歷看作一種僅僅是個人的事件而看作一種對自己智力的挑戰的人所揭示的恰恰就是這個現象,一個經歷因其在一系列合乎邏輯的行動中的地位才獲得自身的意義,甚至自身的內容。然後他也會對他所做的事產生較淡漠的感覺。”

巴黎·浪漫主義·公元1848年

之前走過很多站,提到了一些名字,有些出名,有些不那麼出名。在很多站只有一兩個對現代人來說熟悉的名字,比如莎士比亞,比如塞萬提斯。在過去的很多世紀中,卓越人物零星出現,每隔幾個世紀才有一位足夠照耀歷史的天才人物。可是在這一站,我們能見到的著名人物比前面加起來還要多。

今天我們說起古典藝術,作家能想起雨果、狄更斯、托爾斯泰,畫家能想起莫奈和凡·高,音樂家能想起瓦格納和肖邦。對我們來說,他們都是古典的,他們的創作方式與今日不同,他們生活在被兩次世界大戰所隔絕開的古典世界。我們去美術館欣賞他們的畫作,去音樂廳欣賞他們的樂曲。我們把他們統稱為古典藝術,將他們高高掛在古典的殿堂。

然而,對真正的歷史來說,他們絕不古典。他們都是大革命之後的現代藝術家,一出場就是反古典的、革新的。他們是各種現代革命的參與者,其激進的姿態遠非平庸的我們所能及。他們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並非都生活在高雅殿堂,事實上,他們大部分都不生活在高雅殿堂。我們今天之所以把他們當作古典的代言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是藝術爆發的那一代人。19世紀的藝術爆發綻放出來的光芒太過炙烈,遮掩了在那之前的20個世紀。當我們回頭看時,只看到這片光芒,看不到光芒背後。於是革新者成為標杆,反古典者成為古典的代言人。

19世紀風暴的中心在巴黎。巴黎是歷史的屏風。

【大都會】

19世紀對人類歷史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現代與古代的真正轉折。“現代”作為一個特定名詞,指的就是19世紀。這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真正轉折的世紀。大航海從15世紀開始,金錢經濟16世紀興盛,殖民地17世紀打得熱鬧,民主政治18世紀走到臺前,但是人的生活並沒有進入由工作與購物所組成的現代世界。只有當19世紀工業革命將以往這些變革彙集到一起之後,世界才有了徹底的轉變。

商品和大都會完成了這最後的一步。

商品,哦,那琳琅滿目的商品!19世紀是人開始相互依賴的世紀,沒有人能獨自生活,如果不購物,人們就活不下去,衣食用度不再靠自己,街道成為索求的搖籃。商店開始充滿街頭巷尾,都市建起玻璃拱廊街,拱廊街裡充斥著購物的人們,用重複勞作一天所得的硬幣換衣服和麵包。人們開始在路上生存,路上有了咖啡館、酒吧、舞廳和劇院,人們勞作之後並不在爐火邊圍坐,開始到街上到咖啡館快活。一切都有了價格,誰的衣服優美不再取決於母親,手裡有支票的人受到一切人的禮遇。航船在港口吞吐,輪渡載滿貨物。人們到公司找工作,為千里之外不相識的人鍛造自己永遠用不到的零件。

所有這一切都是古代沒有的東西,它們屬於且只屬於大都會。

19世紀見證了大都會的誕生,人們進入工業的世界,不再有世代相襲,不再有貢賦,人們用金錢支付所有服務。僱主與僱員算得清楚,陌生人與陌生人在商場的轉角擦肩而過。這是形形色色的人出沒的地方。證券交易所裡擠滿了戴禮帽的體面紳士,他們賭馬談政治,做債券投機,左右商業,認為沒有工作的都是懶漢。工廠老闆在轟鳴的車間跺著腳喊加快。經紀人開始出現,他們轉著眼珠拉攏機會,像給拋媚眼的美女尋找客人。流浪藝術家開始在街上散步,相信自己才是時代的主人,是新的貴族,精神貴族。孩子為硬幣工作。女人開始走出深閨,展示華麗衣服,在香榭麗舍大街一擲千金,頂著樹蔭走模特步子。

所有這些都是巴黎的剪影。巴黎是大都會的典型,商業文化的中心。它不是最早工業化的地方,卻是現代商業最蓬勃的地方。19世紀的巴黎是世界商品會聚的焦點。巴黎承辦過6次世博會,1855年磅礴的水晶宮為世博會所建,號稱能容納萬國產品;它喜歡現代美學,埃菲爾鐵塔在1889年落成,以鋼筋鐵骨的怪模怪樣俯瞰著巴黎街頭數百年巨石雕築的街巷;它享受大都會的樂趣,在玻璃打造的拱廊街下,人們的眼睛應接不暇,充滿熱切的評論與攀比;在夜幕降臨後的私宅宴會廳中,出版商、記者、鋼廠老闆、法律學生、高貴和不高貴的女人開徹夜聚會,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