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1 / 4)

小說:逐倭 作者:人生幾何

第七卷 抗倭第一功

第一章 欽差祭海(1)

話說嘉靖三十四年夏天,倭寇騷擾江南日益嚴重,千里海濱同時告警。倭寇經過的地方,盡皆搶掠一空。到處呈是殘垣斷壁,令人慘不忍睹。倭寇未經過的地方,謠言四起,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那些聞風而逃的老百姓充山塞谷,號啼於野,如無頭蒼蠅一股亂飛亂竄。

江南倭亂鬧得舉朝不寧,千里海疆怨聲載道。無論裡不愁衣食的王侯將相,還是窮無立錐之地的小民百姓,俱為此事擔驚受怕。

那沿海各地衛所,府縣告急的雞毛羽信象雪片一樣湧入京師紫禁城內。那些粉飾太平的世臣閣老,如嚴嵩、徐階之流不免使出那瞞天過海的手段,把告警羽信扣押下來留中不發,不讓嘉靖皇上知道。但這水火盜賊之事太多了,終究紙包不住火,還是被嘉靖皇上聽到一些令他感到窩火的事。嚴嵩、徐階之流到處撲火,還是難將一人手,掩蓋天下目。好心逢君意,卻招天下怨!

嘉靖皇上聽到倭寇騷擾江南,把大明官兵揍得到處亂跑。官兵無能,民憤極大。這些令人窩火的事實實在在打擾他的清修,使他無法眼觀鼻,鼻觀心,靜心修道。多年在西苑修道倦於臨朝的嘉靖皇上為此事御駕文華殿,把文武百朝招上殿堂狠狠數落一番,責令群臣速取措施,平倭安民。

首輔嚴嵩首當其衝,被嘉靖皇上罵了一頓。下朝之後,嚴嵩糾集幾十個親信問計,看看部屬有何妙計平倭安民?適逢他的義子趙文華搞了個平倭七策,拿到嚴嵩哪裡投石問路。這平倭七策,當首奇招竟是拜祭海神。真是怪事處處有,天朝特別多。大明官兵沒有辦法趕走倭寇,拜託海神、龍王和水精幫忙。

趙文華除了建儀議拜祭海神之外,其他措施無非就是勸皇上放放水,讓貪官汙吏多收賦稅,增募勇敢,委派欽差督察剿倭軍務等等。

嚴嵩正為倭寇犯境的事忙得焦頭爛額,看了趙文華老生常談的論調,雖然覺得不靠譜。不過有辦法就好,管他有用無用?當下就準了趙文華投提奏文。這樣關於拜祭海神的荒唐建議,輕鬆透過內閣稽核,迅速擺到嘉靖皇上的御案上。

不料旁人看來拜祭海神、尋找神仙護國驅逐倭寇的荒唐建議竟然是深獲帝意。這個腦袋瓜子觖根筋的嘉靖皇上,對神仙鬼怪的異端邪說深信不疑。嘉靖皇上平日篤通道士方士的茲花言巧語,執拗地迷信長生。為此他遍求天下奇人志士,虛心問道,並整日不斷拜神燒香。焚青詞,吃長齋,忙辟穀。想那真正出家的道士隱者,也達不到嘉靖皇上這種虔誠無比的修道境界。

趙文華向嘉靖皇上遞上這平倭七策,雖不按常理出招,不過暗中迎合皇上迷信鬼神的想法。果不其然,嘉靖皇上閱了趙文華的奏章,龍顏大悅,即奉神道旨意,欽準趙文華所請,賜予趙文華敕書,令趙文華南下祭海並同時督察剿倭軍務。

趙文華帶上聖旨隨從,馬不停蹄南下浙江,趕赴剿倭最前線──浙江舊餘杭。那時南直軍務都察史張經總督正在餘杭城練兵,軍務倥傯,忙得連睡覺的時間也不多。聽到趙文華被嘉靖皇上封為欽差,南下祭海並同時督察剿倭軍務,不禁吃了一驚。在張經眼中,趙文華是百無一用的文人,紙上談兵,毫無實際,忽悠一下皇上也許不在話下。上陣督察剿倭軍務就太兒戲了。皇上居然把趙文華這種人當成奇才,實在荒唐之極。張經儘管不屑哄騙皇上的趙文華,但趙文華奉聖旨南下,代表皇上親臨,他也不好怠慢這欽差,只得叫上同僚,帶著幾十個親兵走出轅門迎接趙文華。

早見一張寫有“欽差”二字的黃旗迎風飄揚,手捧敕書的趙文華在侍從陪同下大搖大擺走過來。張經見趙文華四十多歲年紀,留一咎山羊鬍子,身穿大紅五彩雙掛繡蟒,烏紗皂履,鶴頂紅帶。趙文華一付躊躇滿志,眼中無人的傲賢慢士態度令人不快。趙文華撅著嘴,一付我是欽差我怕誰?誰敢對我不教敬,老子就以皇上的名義收拾你。趙文華身後各種執事人役跟隨無數,有張打茶褐傘的,有吹吶打鼓的,挑擔捧盒的,持旗擁幡的,不下數百人,排成一字長龍悛慢悠悠的走過來。

與趙文華前呼後擁的隨從相比,張經只帶著幾十個親兵列隊路旁恭候欽差光臨。趙文華還以為張經會傾巢出動,令幾萬幾千官兵列出方陣敲鑼打鼓迎接他的大駕。他對張經小氣巴拉,只擺幾十個小兵歡迎他的儀式十分不滿。這成什麼話?老子帶來的隨從也比你張大總督的人多,到底是你迎接我,還是我迎接你?趙文華氣得幾乎想揍張經,你丫的太不會做人了,叫幾千個士兵出來鼓掌歡迎欽差,拍拍欽差馬屁,讓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