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2 / 4)

小說:逐倭 作者:人生幾何

差在士兵面前顯顯威風,你就會死呀?

張經對趙文華這個忽悠皇上的欽差有成見,內心對趙文華頗為不屑。而趙文華也沒把張經放在眼內,面對張經拱手聽候他發話的鄭重態度,他略抬抬手就算打發張經了。張經在百忙中抽空迎接這欽差,他沒料到趙文華態度這樣惡劣,心中不禁油然生出幾分憤慨與鬱悶。張經是個負責任的大帥,他也不會因欽差到來而勞師動眾,讓士兵離開戰鬥崗位跑來拍欽差的馬屁,讓欽差樂一樂。張經剛直的性格無法做這樣無恥的事!

趙文華一行人走進綵棚,早見司禮監大監鄭重其事在香案前拜過天地,然後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虜剛平,南倭又起。朕身居九重,卻為江南倭情寢食不安。所幸工部右侍郎趙文華能為國分憂,所奏祭海神等剿倭七事言之有據,切實可行。為使江南黎庶早日出於水火,重振我大明天朝威儀,特遣趙文華為欽差,督察剿倭軍務。希江南將士戮力同心,共攘倭夷,欽此。”以張經為首的一批浙江官員聞旨,盡皆俯伏地上,三呼萬歲。

宣旨後大監入席吃酒,趙文華向張經問起剿倭事宜,質問他為何嬰城自守,擁兵不戰,放任倭寇橫行?

據張經實而言:“敵眾我寡,官兵連廣西而來的狼兵和土兵合共才兩萬多人,而倭寇各部卻有七八萬人,幸虧倭寇各自為戰,沒有合流,否則有可能被倭寇吃掉。敵強我弱,惟有憑城自固,堅守為上。”

趙文華一介書生,那知領兵打仗兇險?他張大嘴巴聽完張經這番話,心中很是不滿。他這次南下督察剿倭軍務,並無意久居江南,只想趕緊打上一仗,編個功勞回京向皇上邀功請賞。而他義父嚴嵩在臨行時也反覆叮囑他,告訴他速戰速決,迅速建立功頒,討取皇上歡心。所以趙文華聽見張經說倭寇勢大難克,很不高興,冷嘲熱諷道:“張大總督,你身為南直軍務都察史,總督江南剿倭軍務。現在江南匪情日緊一日,羽信數至京師,連皇上也被擾得心神不寧。你不趕緊為主分憂,驅逐倭寇。每日閉門練兵,與倭寇乾耗,難道等倭寇老死不成?沒有兵,可增募勇敢嘛;沒有錢,我也向上皇上建言讓你們多收賦稅。你趕緊招兵買馬,替皇上掃除倭患。”

張經見趙文華既不知兵,又輕敵自負,甚是討厭。兵可以招,但一群毫無戰鬥力的狗熊之兵,人數最多也沒用。張經知道這些道理無法向趙文華這種書生意氣的人講解和溝通,他怎樣講也好,趙文華也聽不進去,也不可能弄明白。當然,最直接說服趙文華的辦法就是讓他自己親自帶兵上陣跟倭寇幹一場,讓倭寇給他上課,讓倭寇教育他,只要他吃過倭寇的虧,他就不會再強詞奪理跟別人多說廢話了。張經顧全大局,對趙文華咄咄逼人的無禮行徑並不見怪,寧人息事地道:“欽差大人不辭勞苦,潑涉千里而來,足見一片忠君愛民之心。請欽差先拜祭海神,請神靈保佑我疆土人民吧!其他稍後再議。”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趙文華聽過張經這話面紅耳赤,神色甚是慚愧,還以為張經諷刺他呢!當時氣得幾乎憋過氣去,刁難人的廢話也就一句也說不出來了。

招募勇敢,多收賦稅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辦成,倒是拜祭海神成了當務之急,是欽差大人趙文華到江南必做的第一件事。欽差大人拜祭海神的器用物件、香燭紙錢、船隻和人夫,早在欽差大人南下之前已先遣快馬通知地方,把這些祭海的東西提前準備妥當。所以欽差到達餘杭城第三日,就在錢塘江畔展開公祭海神。

趙文華帶著幾百隨從浩浩蕩蕩走到錢塘江口,餘杭大員也相率一批士紳前來協助觀禮。那些聞訊而來看熱鬧的群眾不下數萬人,沿岸而立,伸長脖子觀望,把道路擠得水洩不通。

徐風儀偕同少林僧兵領袖天員大師等人,也趕到錢塘江畔觀禮,站在一個小土包上,居高臨下,等待好戲上場,一飽眼福。

第二章 欽差祭海(2)

徐風儀偕同少林僧兵領袖天員大師等人,也趕到錢塘江畔觀禮,站在一個小土包上,居高臨下,等待好戲上場,一飽眼福。

日正中天,趙文華才慢騰騰從轎裡出來,在餘杭大員擁戴下,手捧敕書,大搖大擺地望海岸的浮橋走過去。其驕恣不可一世的神氣模樣令人側目。趙文華才不管眾人怎樣看他,昂首闊步,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被人發覺的得意微笑。他很享受餘杭大員把他當成神一樣尊重膜拜的感覺,儼然他也成了神的驕子,尊貴無比。

大海之中,有一艘裝飾豪華,鎏金溢彩,顏色大紅大紫的綵船。綵船長約二十丈,寬七八丈,高五六丈。並有三層閣樓。如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