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3 / 4)

小說:逐倭 作者:人生幾何

一個龐然大物紇立在海岸旁邊,氣派確實非凡。

綵船上,旌旗迎風招展,香菸縈繞,各色紙絮,紛紛揚揚;各類祭海的備用金銀器皿多不勝數。香燭、牲口、蔬果和陳釀珠瓊漿堆積如山。

而通向海中彩船之間的路徑,竟是由一批小艇連環相扣連線成的長龍浮橋。小艇上覆蓋各式各樣的鮮花,正中的行板是名貴的紫檀製成,並鋪上猩紅的西域地氈,顯得十分奢華。

“轟轟轟”幾聲驚雷般震耳欲聾的土炮響過之後,只見五百餘名道士揮舞桃木劍,跳躍而行,走到沙灘上列隊站立,依照陰陽易經八卦陣的陣勢排出一個圓形花式圖案。隨後道士方人鼓手細樂人役近千餘人趕來捧場。一時間,各種法器響起,鼓樂喧天,煙火齊燃,熱鬧非凡。

又見幾個身穿大紅五彩鶴氅,頭戴九陽巾,腳蹬朱履,手執桃木劍、拂塵、天書和如意玉的道長走上彩船作法,他們一個個神情肅穆,口中唸唸有詞,各佔方位,各司其司,在拜祭海神的案臺上擺下豬牛羊等牲口祭物並同天書和如意,陳列案上。然後他們又燒了許多冥器紙紮,神符。這幾個道長一本正經吟著咒語,把手中的桃木劍舞弄一番,直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盡才罷休。

道長作完法,才請趙文華上彩船宣讀御書。趙文華繃緊神經,抿著嘴巴,在四個扮作天兵神將模樣的官兵擁護下,一步一拜的走上彩船。拈香先拜天,後拜地。拜過皇天后土才鄭重其事地祭海,即拆開敕書宣讀:“微臣不畏艱苦,經歷險阻,千里至此,為吾皇祈福消寂災。吾皇嘉靖,忠孝仁慈,恩澤四海。如此仁君,海神當佑。況吾皇樂求仙道,好結善緣,應成正果。今倭夷來犯,亂我濱海,以至生靈塗炭,人神共憤。吾皇體恤黎庶疾苦,欲求神兵降賊,乞叩海神、水精、龍王等諸靈賜予神力,佑我社稷,並保沿海一方百姓安居樂業。吾皇願意以人間千寶獻上,供於諸位神靈的聖殿。願海神體恤民生,早降福音。如此社稷幸甚,百姓幸甚!……”趙文華把御書朗讀完,又五體投地跪拜下去,叩頭不止。岸上數千隨員一齊俱倒,異口同聲叫道:“海神保佑!海神保佑!海神保佑!”

那數萬看熱鬧的群眾,至少有九成多人同時拜倒在地,閉上眼睛祈求海神保佑!

徐風儀見此情景,不禁啞然失笑,嘆息道:“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那知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徐風儀認為即便有海神,倭寇也拜海神,海神到底幫誰實在難說。海神又非是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並不是誰給的賄賂多就幫誰?何況有沒有海神,大家都心知肚明,趙文華等人鬼混一場,無非是愚弄皇上,愚弄百姓而已。趙文華他們若是尋求破倭之策,不應跪拜神仙鬼怪,而應拜訪奇人志士。大明天朝奇人志士所在都有,只要當朝官員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何愁沒有破倭之策?

少林僧兵領袖天員大師是和尚,見趙文華請道士作法祭海,考慮到僧道有別,他也沒有隨眾亂拜一通,硬是袖手旁觀,不為所動。但他也有些感觸地對徐風儀道:“做皇帝的既然喜歡這個調調,自然有這樣沒良心的賊臣子,這叫上樑不正下樑歪,原也不值得大驚小怪。若海神有靈,還用得著我們這些少林僧兵下江南抗僂嗎?”

那邊,趙文華祭完海神,即下令兵士們把祭海的綵船、金銀器皿、牲口蔬果等等物品通通沉之海底,以確保海中諸靈收到這些禮物。岸上的百姓見趙文華這樣暴殄天物,紛紛掉頭轉首,閉目掩眼,不忍觀看。趙文華祭海沉掉的綵船以及船上的各種祭品價值數萬金,可供江南中等人家數千戶一年的費用。這樣沉之海底,大家當然感到心痛,並頗有微詞。

趙文華祭完海神,接著在浙江一帶招募勇敢,想盡辦法多收賦稅,倒也賺得盤滿缽滿。不過撈到好處的趙文華也好象沒什麼值得高興,畢竟他祭完海神之後,沿海的倭寇一根毫毛也沒少,依舊到處生事搶劫,不給他老人家一點面子,或暫時收斂一下。趙文華很想張經在這個時候上陣打一仗,給他掙個面子,證明他老人家的祭海措施其效如神。可張經按兵不動,讓趙文華乾著急沒辦法。趙文華必須迅速建功立業,要是讓皇上發現他拜祭海神的措施沒有效果,他就沒法混下去了。

有浙江大員向趙文華建議,叫他拿點銀子獎給狼兵,然後帶狼兵上陣殺敵,這樣就可以冒險建功了。趙文華想當然認為這個辦法不錯,他是督軍,也有調動兵馬的權力。只是被張經壓制著不便調動兵馬。於是他用幾隻毛驢馱二千兩銀子和銅錢,帶著他的隨從武承權等人竄入狼兵營寨,招來鍾富、岑大郎等狼兵頭領商議出兵剿倭的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