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看著平素態度和風範都無可挑剔的凱恩斯情緒激動,
滿臉漲紅,他用盡可能平和的口氣說他認為國際清算銀行應該繼續保持運作直到新的國際貨
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凱恩斯夫人也在一邊遊說莫金撒。當覺察到莫金撒承受了要求
解散國際清算銀行的巨大政治壓力時,凱恩斯退一步承認該銀行應該關閉,但是關閉的時機
也很重要。莫金撒則堅持“越快越好”。
沮喪的凱恩斯回到自己的房間,立刻召集了一個英國代表團的緊急會議,會議開到凌晨2 點,
凱恩斯親筆草擬了一封致莫金撒的信,要求國際清算銀行繼續運作。
第二天的會議上,莫金撒的代表團令人吃驚地透過了解散國際清算銀行的決議。當得知這一
決定時,麥基垂克立即給莫金撒和英國財政大臣寫信,強調戰爭結束後國際清算銀行仍然有
很大的作用,但是他同時又表示國際清算銀行的賬目不能公開。事實上它的賬目從1930 年到
現在的76 年中從未向任何政府公開過。
儘管麥基垂克在戰爭中的種種可疑行徑,他卻備受國際銀行家們的欣賞,他後來被洛克菲勒
任命為大通曼哈頓銀行的副總裁。而國際清算銀行最終也沒有被解散。
戰後,國際清算銀行的活動更加隱秘。它是由一個被稱之為“核心俱樂部”的六七個中央銀行
家組成,其中有美聯儲、瑞士國家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義大利銀行、日本銀行、英格蘭
銀行的董事們,法國銀行和其它國家的中央銀行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核心俱樂部”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把各國政府堅決排除在國際貨幣決策過程之外。瑞士國家
銀行本來就是私有銀行,完全不受政府控制。德意志聯邦銀行幾乎和瑞士銀行一樣我行我素,
在利率變動這樣重大的決策上也完全不和政府打招呼,它的總裁普爾甚至不願坐政府安排的
飛機到巴塞爾開會,他寧願自己座他的豪華轎車到瑞士。美聯儲雖然受政府一定程式的制約,
但是在貨幣問題決策上白宮和國會完全無緣致啜。義大利銀行在理論上必須接受政府控制,
。onefx/bbs
但它的總裁從來就是和政府不咬弦,1979 年政府甚至威脅要逮捕義大利銀行總裁帕羅。巴非
(Paolo Baffi), 在國際銀行家們的壓力之下,政府卻沒之奈何。日本銀行的情況較為特殊,
但在80 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崩潰之後,大藏省對日本中央銀行的干預被形容成罪魁禍首,日
本銀行趁此機會掙脫了政府的鉗制。英格蘭銀行被政府看得很緊,但他的總裁都是手眼通天
的大人物,所以也被算作核心成員。■■■■■法國銀行就沒有這樣幸運了,它被看成是政府的
傀儡,被堅決排除在核心之外。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
“他們會說IMF 非常傲慢。他們會說IMF 從來不曾真正傾聽它所致力幫助的發展中國家的呼
聲。他們會說IMF 的決策是秘密的和不民主的。他們會說IMF 的經濟‘療法’經常使問題更加
惡化– 使(經濟發展)緩慢惡化為不景氣,從不景氣惡化為衰退。他們說的不錯。我從1996
年到(2000 年)9 月擔任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經歷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世界經濟
危機(亞洲金融風暴、拉美和俄羅斯金融危機)。我親眼目睹了IMF 和美國財政部對這次危機
的措施,我被驚呆了。” '6。15'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作為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在世界銀行和IMF 的2000
年年會前一週發表了這一針對這兩個最大國際金融機構的強烈抨擊,他當即被世界銀行行長
沃爾芬森“強制退休”了。其實,開掉斯蒂格利茨的不是沃爾芬森,而是美國財政部部長薩摩
斯(Lawrence Summers),而美國財政部擁有世界銀行17%的股份,擁有世界銀行行長的任
免權和一票否決權,在事實上控制著世界銀行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