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使是投靠大族,也只有那些家中有壯勞力,或是有一定手藝活,再或者有年輕貌美的女眷方能走得通,其他人大多會在飢寒交迫中淪為枯骨。
童遠說道:“屯田時土地、糧食歸於我軍,雖然會有偷懶和積極性問題,但是糧食產得多,他們也會吃的更飽。”
“吾等也不養太多脫產武裝和其他人員,平時保持一支千人的精銳。全面戰爭的情況下,兩縣屯戶可以組織起一萬以上的兵力,夏陽還可以出五千縣兵。”
張既寬厚的面龐浮起無法掩飾的笑容,童遠這想法固然還只是停留在計劃之中,但已經太過出類拔萃了。
他出身寒門富豪,在日漸動盪的背景下,一直在思索如何應對各方變亂,想要找一條道路出來,可惜無果。
剛剛童遠的方案,似乎不是他不到二十歲的年紀能夠想得出來的,雖然有些許破綻,但真的可以試上一試,為邊境之民謀得安寧。
張既說道:“今年由於兵禍耽誤了夏季農活,再加上頜陽幾乎顆粒無收,原本豐年全縣可產三十萬石以上。今年估計能徵收萬石就不錯了,這萬石估計明年春天就要拿來救濟百姓。”
童遠原來聽說過三十稅一,不過那只是糧稅,此外還有人頭、勞役和攤牌,實際上早已經是十稅一二。如果是有軍閥割據,實際上可以達到更高。
他下定了決心說道:“三縣都是我等統領之地,自然全力支援,不論是世家豪強還是小農販夫,都暫免賦稅一年。至於夏陽發展,由於遭受破壞較小,則繼續保持縣鄉亭裡制度。”
張既大為震撼,不僅沒從縣裡徵走糧食,還全縣免稅。不過這有點便宜那些佔地千畝萬畝計程車族豪強了吧。
張既起身拜道:“既替諸縣百姓謝過將軍,免稅之舉實在是仁義之至。不過,兩縣有幾十豪強大戶有地千畝以上,他們家資頗豐,對他們免稅會不會有點?”
童遠說道:“確實,不過某以為這些人要出勞力和兵助我等收復幷州。另外,一年之後對他們要收取高於普通農戶的稅收。”
身邊目前沒有文官、軍師之類的人物,所以很多話都願意和張既講。
他把自己軍隊方面的計劃略微透露,“某打算屯戶全部歸為軍屯,即成為新西涼軍的一部分。接下來在提供充足糧食的情況下,先進行整頓、訓練和各類勞作。”
“不過也有幾百人可以分給他們土地。我的想法是西涼軍和楊奉部中,立有軍功且有家眷者者,可封賞夏陽縣前賀家土地,或者荒地一百(漢)畝。”
“一些西涼軍中的軍吏可以擔任縣裡的門下游繳和門下曹賊,在戰事需要的時候,他們也可以成為縣兵的軍吏骨幹。”
漢代的一畝小於現代的一畝,約為現代的七成大小。這樣有些稍年長者和不願多打仗的人就可以從軍隊裡離開,並且對董家和童遠感恩戴德。
這麼做還有一個效果,那就是稍微分化自己軍中實力強勁,卻並非嫡系的兩部。這樣再將剩餘半數人劃歸屯戶時,阻力會小很多。
張既說道:“如此甚好,不過需要既為將軍做些什麼呢?”
童遠心想,“說了這麼多,終於讓他開口說這件事了。自己能不能收服張既呢?一定要嘗試一下。”
他定了定神,說道:“某為平北將軍,郃陽侯,如今還缺郃陽縣令相助,尤其近年還要收復河東、上郡等地。德容兄年長於我,精於民生,深愛三輔,還請為國為民,一定能夠助某一臂之力。”
張既也是年方二十餘的年輕人,初時保持一定距離主要是他專心於縣內民生,不想參加朝堂上士族、外戚、豪強和其他群體之間的政治遊戲。
此前看到童遠為夏陽挺身而出,三人深入敵營降服亂軍,又阻擋住氣勢洶洶的徐榮胡軫軍,內心早對他抱有尊敬。
近日聽聞他放棄長安的繁華舒適,選擇夏陽守衛藩籬更是佩服不已。今日一見,果然是心中愛護百姓,用行動來開創太平日子。
張既也不猶豫,正襟拜道:“左馮翊高陵張既,聽候將軍差遣,定然不辱使命。”
童遠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趕緊扶起他來,歡笑道:“德容不用這般客氣,我們是一起闖敵營,共生死過的夥伴,讓我們好好治理這裡,乃至幷州吧。”
這樣的一天就繼續在歡聲笑語和侃侃而談之中結束,這也算是童遠真正收服第一個三國時期知名人物。
歷史上的張既,數次拒絕入朝為官,特別是在建安元年拒絕掌控朝政、貴為司空的曹操的徵召,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