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裡任職。
其實並非他清高,不願入朝當官,而且他心中飽含百姓,不願離開日漸動盪的三輔,去繁華之地享受尊崇。
童遠的入駐夏陽,發展屯田,保護左馮翊百姓,重振幷州,正好與張既的人生理想高度重合,再加上他的所作所為更讓張既沒有疑慮。
童遠正式升張既為郃陽縣令,也成為東漢第一位郃陽縣令。其餘縣丞、縣尉和一眾吏員由張既的手下、軍中幹練者組成郃陽鄉吏員。
與張既等人仔細磋商之後,郃陽和衙縣並不設定亭裡等單位,直接在鄉以下安排大面積屯田,另外設定屯田官吏管理。
初步規劃兩縣安排兩萬軍屯,五萬民屯,今年提供糧食供給,待到明年春耕,再根據情況確定分配比例。不過目前先由張既和衙縣尚存的官吏統計兩縣內可用土地。
接下來是一部分兵馬轉為小農和屯戶。
分配土地相對好辦,夏陽目前尚有近萬畝土地等待分配,另有千餘畝無人丘陵、樹林也可以開發利用。
這年頭的邊境地區,是地多人少,耕種最好的土地是地主豪強家的地,種田的能手也大部分被他們收走。
童遠召集張錄、楊奉和其他各校尉、軍司馬,宣佈兌現封賞土地一事,不過新西涼軍只有三十名額,其餘兩百名額全部給其他各部。這些人和家屬今年的口糧,也會按壯勞力和老弱的標準配給。
胡琅兒等人經過童遠提前透氣,知道留下來的是精兵,於是提議年齡較大,或者戰鬥中負傷影響以後戰力的三十人,這些人和他們的家屬會得到夏陽百畝以上的土地。
其他各部也明白這一道理,自然也是各自安排資歷較深,但戰力不強或者年歲較高的人去領賞。這樣一來夏陽已經安排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