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這河水不要那般湍急,緩一緩吧,讓救人士卒和落水縴夫活著回來吧。
在磅礴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總是顯得那樣弱小,不過隨著人類技術和協作的發展,必然會經歷人力克服自然的過程。
較為辯證的思想和寬宏的規劃,可以減少一些無謂的破壞,這也是童遠來到古代的一個目標,那就是要快速發展,但不是非要打造幾個大沙漠或者荒原不可。
此時,稍微往下游平靜的地方,三個人影互相幫襯出現在眾人眼中。
原來剛剛那名馮姓縴夫落水之後,並沒有放棄求生,他一直在波浪中拼搏,只不過由於距離遠,浪又高沒有被他人看到。
幸虧無畏軍下去兩名攜帶了繩索和木排計程車卒,他們幫助負傷的馮縴夫穩住了身形,而馮縴夫又領路往水流平緩的地方游去。最後三個人全都成功獲救。
耿清趕忙去問問情況,看看有無受傷。
馮縴夫回道:“某叫馮濱,是河東郡北屈縣人,年有四十,幹著拉縴這一行已有二十餘年。這次在礁石上踩著熟悉的暗道,不曾想竟有一隻大鱉,狠狠的咬了我,所以遭遇災禍。幸好只是傷了腳踝,並沒有性命危險。”
馮濱對於無畏軍和耿清感激涕零,經過隨軍經過醫療培訓的醫卒檢視,腳踝損傷較重,估計不適合長時間下水拉縴。
他卻說不礙事,拉縴還需要人員替換和喊號子指揮,以後還是做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