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年前開始,漢獻帝在楊彪和皇甫酈的建議下,分化西涼軍。
一方面對出鎮夏陽、弘農的董白、童遠、張濟表示結好。此外,還納董承之女為妃,拉攏西涼軍中立又較弱的一派。
最後,故意放縱李傕、郭汜與李儒在朝堂上爭執。以分化瓦解西涼軍。
按道理董承應該被稱作國丈而非國舅。
但因為他是董太后的侄子,漢獻帝劉協又對撫養他長大的董太后非常懷念,所以朝廷尊稱董承為國舅。
可惜董承對於軍事、民政僅是二三流水平,縱使開闊了視野,也提不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最後在他女兒不住催促之下,一拍腦袋,說道:“我怎麼把他倆給忘了呢?天子不好去問他們,我這不可以去嗎?”
李儒和賈詡先找誰好呢?
賈詡地位低一點,雖說他是李傕的人,但也一向獨來獨往,相對來說比較好接觸一點。說實話,李儒總讓他感覺陰森森的,有點滲人。所以還是先找賈詡好了。
他挪著胖乎乎的身子,前來拜會賈詡。賈詡在門外看了眼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因何而來。
董承見到賈詡那幾乎沒有表情的面容,急巴巴地說道:“文和啊,外面形勢都那麼緊張了,你怎麼還是這幅事不關己的表情啊?難道說車騎將軍那邊已經贏了?”
賈詡皮笑面不笑地回道:“哈哈哈,國舅說得不錯,車騎將軍他們當然是必勝。”
董承先疑惑道:“哦,這為……”
突然他面色一變,轉瞬說道:“這是必然啦!我西涼軍怎麼可能會輸給那幾個毛賊。從來都是我們追著他們打,我軍當然是必勝!”
賈詡面無表情,心裡卻是暗自嘆氣,他這個水平可真是浪費了這個國舅加國丈再加西涼軍的多重身份。
這次能夠必勝是因為少不了李儒那邊破獲了那些士族和劉焉的陰謀,以及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在他的勸說下,能夠暫時齊心合力一同對敵。而能夠促成團結這一關鍵因素的除了他的能力以外,還有反叛的中郎將杜稟的愚蠢。
這個杜稟一直與賈詡不和,他早就看出來賈詡在西涼軍內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杜稟自以為聰明,這次脅迫了右扶風的官吏百姓一同反叛,駐守在槐裡。
這兩年,李傕再不濟也讓關中一直處於和平態勢,右扶風的百姓、吏員們才不會像這些士族一樣思考什麼皇權正統、世家邊軍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
士族作亂,就要好好地用他們的部曲、奴僕生事。杜稟為了湊人數,脅迫百姓去達成他們的大義,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賈詡搖了搖頭,他們永遠不懂邊軍、邊民,乃至天下百姓想要什麼,這樣的傢伙有點小聰明,又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呢?
再加上對方陰謀破敗內部不合,馬騰、韓遂事先也沒有商議好,甚至一開始不告訴韓遂。川兵那邊人數較少,而且是勞師遠征。這等對手當然不是暫時團結在一起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的對手。
可惜面前這個憨態可掬的貴人,對於這一切均不知曉,卻一點也不想知道,該怎麼說呢,是太笨,還是太聰明呢。
賈詡轉瞬之間就完成上述分析,可是誰也看不出來他到底思考了什麼。他裝作沒看出來董承為何而來,暗中引出話題道:“國舅大才,想必勝利之後,這天下肯定會重新歸於安定。”
董承一拍腦袋,笑著說道:“你看看我,女兒剛囑託的事都忘記了。現在起了戰亂,三輔出現二十幾萬難民,他們短期內肯定沒法種地,沒有吃的可怎麼辦啊?”
賈詡心中恐怕要扶額嘆息,這人也太容易路出馬腳了吧,一句話就把天子透過董貴人,董貴人又剛見過他,全都說了出來。
這人以後可不能擔當重任,估計一個眼神就會暴露心中有鬼,被捉住之後肯定也不知道掩護家人和上級,估計會統統拖下水。
考慮這一點,還是不要和他多說話吧。
“國舅勿憂,待戰時平定,百姓返回家鄉,一切自然迴歸安寧。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多做什麼,只需給小農一個安全的土壤,他們就會恢復生產。”
董承說道:“文和說的對啊,看來只需要一些時間就好了。”
對什麼對啊!春耕都耽誤了,壯勞力早被拉去當壯丁、家丁,怎麼可能那麼簡單就恢復。這段內心獨白,當然不是出身頗好、不知民事的董承能想得出來的。
賈詡想完之後,覺得這瞎話說出來太假太丟人了。難道跟董承在一起,真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