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構建上升渠道(1 / 2)

官僚、士族只好找到郭汜、樊稠,百般吹捧一番,又許諾幫助他們遏制李傕,這樣郭、樊兩人才坐下來好好商議條件。

郭汜、樊稠開出的條件是糧食二十萬石,並且事成以後,全都和李傕一樣,開府儀同三公。

這個價碼實在是太過驚人了。二十萬石糧食,也是三輔這些士族加在一起半年的財富了。更為要命的是,他們兩個人也要開府。

開府幾乎是這個時代非劉姓者可以得到的最高實質性待遇。在這些人眼中,樊稠是個涼州邊鄙小人,而那郭汜更是盜馬賊出身。

這些人只配給士族當下人,現在竟然索要開府了。實在是太過可怕了。

但是郭汜、樊稠不著急,反正羌人不敢騷擾他們的大軍,反而專門找士族報仇,搶奪他們的財產。時間拖得越久,他們損失就越大,說不定明年他們自己就變成難民了呢。

士族這邊淳于嘉、趙溫迫於本地士族的壓力,與楊彪、士孫瑞等人達成統一,幫助郭汜、樊稠開府。那二十萬石糧食,就只能是本地士族、豪強盤剝百姓的口糧,往出拿了。

郭汜、樊稠看到了糧食,欣喜若狂。他們帶領手下精銳盡出,先用騎兵突擊消滅了渭河沿岸的叛軍,然後集合主力直接與罕種羌主力決戰。

罕種羌都是輕裝的牧民為主,羌人又是各個部落自行發展,沒有統一的組織,所以數量和質量都比不過郭汜、樊稠。

再加上他們一心劫掠,疏於大戰,結果被郭汜、樊稠擊敗,折損超過兩千人。

郭汜、樊稠一戰獲得大量裝備、物資,還解救了上萬被俘虜的百姓,兩人罕見的沒有將他們擄走販賣,而是稍加安撫,大部分歸還給士族處理。

長安的官僚、士族見到兩人很講信用,也信守之前的承諾,向朝廷表彰他們的功績。在多方暗中推動之下,郭汜、樊稠成功開府。

這樣長安城中,郭汜、樊稠與李傕和三公一同開府,再加上鎮守在外,最早開府的董白,西涼軍的威風無人能望其項背。

很可惜,這個虛假的輝煌估計也就維持半年時間。

李傕看到郭汜、樊稠再次追上他的步伐,已經在謀劃如何拉攏郭汜,對付樊稠了。

而漢獻帝也不會什麼都不做,甘願做一個傀儡。

郭汜、樊稠驅趕羌人入侵,鎮壓了右扶風境內的羌亂,確實值得載入史書,讓後人記憶。

但不管是西涼軍還是大士族,都不能讓右扶風好好地發展下去。由於田地在戰爭中受損嚴重,朝廷的救濟又是決計不可能見到,這裡又有五萬被挑剩下的百姓,被迫加入流民的大軍。

位於左馮翊西北部的雲陽、祋祤兩縣,就迎來了其中的三萬。

在童遠的安排下,這回由胡琅兒和騎兵第三旅維護秩序,沿著鄭國渠,也就是祋祤縣和萬年縣的分界線,暫時安置難民、開設市場。

張既又親自派遣了一批郃陽、衙縣屯田屯民升為吏員,在這裡組織新的屯田。

祋祤、雲陽、頻陽和粟邑這四縣本身共有兩萬百姓,目前一共開發了七十多萬畝地。

換句話說,目前這幾個縣,人均三十畝田左右,戶均達到百五十畝以上。這個畝還是後世的畝,而非漢畝。說是地廣人稀一點也不誇張。

這幾縣從李傕手中交易過來以後,原有的人口不足以應付四個縣全部的土地。

張既為了不耽誤農事,沒有將他們組織成屯田制,而是保護原有大族、小農正常恢復生產。集中力量緊急種下了一批粟。

這種地廣人稀、壯勞力又非常有限,還是種植相對粗放、更為農民熟悉的粟,要更方便一些。

不過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方式肯定無法應對各類異動,農民的平均供給水平,只有屯田的一半,並且也無力支援新西涼軍恢復幷州。

這樣算來,等到正常秋收以後,最好要調整原有格局,安排一到兩個縣發展屯田,另外的保持原有的自然經濟。

考慮環境承載能力,稍有保留的開發,一個縣最好不要超過三十萬畝的土地,供給的屯民控制在三萬以內為好。

童遠、張既規劃,與衙縣隔洛水相望的粟邑縣適合發展屯田。粟邑縣處於三輔北部,人口不足三千人,是確確實實的地廣人稀狀態。

這裡可以安排兩萬屯民,待秋收以後立刻編組。從衙縣也可以選拔一千餘優秀的屯戶,升任為屯田的基層吏員,傳授屯田管理經驗,幫助他們種植稍微精細的宿麥。

另外臨近的祋祤縣,由於位置處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