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些縣也不用出糧,更不用出兵,乖乖地承擔豐富社會,文化傳承的作用就好了。至於人家農夫要離開,想要闖出一條向上的路,他可以給!
反之,屯戶想要去這些郡縣過上一種新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不過哪邊日子過得好,百姓還是會用腳投票的。
這種流動性除了作為上升渠道以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地域、大族的割裂,有助於這片土地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時代的變局。
至於這些縣人力不足,那就可以吸納非童遠統轄區域的流民了。只是這些流民也知道哪裡日子好,有上升前途,所以優秀者優先加入屯田去了。
童遠的藍圖很美妙,他也注意不要操之過急,要步步為營。所以先兌現上升渠道開始。
不久後,各處民田,那些擅於組織屯、隊發展的農夫吏員們紛紛得到嘉獎,其中不少人升任縣中。
尤其是那些婦女老弱較多的各屯,如果搞得勝過青壯的屯,那是必然升官在列的。而隊裡面的最基層農戶,也有一大批人升為吏員,讓他們邊生產邊組織。
由於大量鮮活的例子就在眼前,屯民如果能把生產搞好,還能組織好均衡發展,以後也能讓子女讀書學技能,自己也能升到鄉里面。
普通各縣計程車族、豪強、寒門、大族由於獲得了一定權利,紛紛彈冠相慶,在談門論第的同時,不忘記道幾句董白、童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