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杜畿與韋康(1 / 2)

聽了賈詡的勸說後,二李漸漸有了不同看法,尤其是之前權力更大一些的李暹,還有些糊里糊塗。

那李暹道:“我原以為賈文和會支援你我兄弟,沒想到他竟然勸說我們與董白、童遠合作。”

李別說道:“這麼看來也沒什麼錯,既然是朝中官僚、士族搞得鬼,那我等就需要互相合作。如今叔父不在,只好以那董白、童遠為首了。”

李暹說道:“我感覺現在西涼諸人是各具特點。你我二人手握大軍與長安,目前略受挫折但能後來居上。李儒、賈詡是極具謀略,但被朝堂和西北事務所困,只能出謀劃策。”

“董白、童遠佔據秦晉之地,可是得罪了袁紹、胡人,沒有多餘的力量。張濟將軍倒是資歷較老,且手握強軍,可是與我等隔得較遠,無甚交情。”

李別說道:“你這麼一說,還真是各有弱點啊。”

李暹總結道:“所以只能聽取賈詡的計策,暫時與董白、童遠合作了。相信不出一年,我們就可以攜長安之威,統轄各部,重振朝綱了。”

兩人皆大笑,只是那李別似乎不那麼膨脹,乖乖將情報回饋給賈詡了。

賈詡見計策已成,就報告童遠,讓祋祤這邊秘密接洽李別,從他這裡開啟突破口。

李別早在之前就見過張錄、馮謀,受了不少好處,此時大勢所趨自然主動投懷送抱。

在他的配合之下,祋祤郡與京兆、扶風郡恢復了貿易,大量糧食、商品輸入緩解了京兆吏民的燃眉之急。

長安附近無人不知馮翊、河東這幾年來在童遠的帶領下安穩繁榮。三輔等地經歷數次危機,都是他們屢屢解救百姓於危難之中。所以百姓多對董白、童遠欽佩讚頌。

這次恢復貿易,鼓勵生產,河東世族、天水士族都有直接露面。而四海商幫貿易量最高,卻相對低調,甚至用兩地士族的名義打掩護。

這麼做很明顯另有特殊任務。

甚至張錄、馮謀親自來到長安、槐裡、武功、陳倉等地建立了四海商幫站點,並吸納了之前就已經密切往來的豪強葉家等參與其中,在各地收集情報、服務商旅,聯絡人才。

四海商幫的行動逐步獲得了京兆等地官吏的支援。

在獻帝東奔、長安大亂以後,此地又有一些沒有離開計程車族挺身而出,暫時穩定了局勢。

其中,就有河東出身的張時,擔任京兆尹。

此人雖然不是童遠派來,也並非代表河東最出名的一批家族,但他為人嚴肅認真,做事一絲不苟,也成為河東出身的官員中晉升較快的一位。

他上任後,勉強組織了耕種,維持了三十萬畝農田的收成,雖不足以堅持到明年,但好歹足以讓百姓見到明年的春天了。

他有一好友,叫做杜畿,字伯候。他本是京兆杜陵縣人,出身名門,年輕時就擔任鄭縣縣令、漢中府丞,後遭遇董卓之亂,攜母親到荊州避難。

今其母已去,孝順的他帶著靈柩返回故土安葬,自此就在家中守孝。不想又碰到李郭之亂,京兆童遠轄區以外,十室去了五六,餘者也在生存的邊緣掙扎。

他的好友張時臨危受命,接下爛攤子,當然也邀請杜畿協助幫忙。杜畿因此被徵召為京兆功曹,協助張時應對時局。

然而昔日的好友變成等級相差巨大的上下級,河東士族與京兆士族也互相不服氣,再加上張時過於嚴肅,導致兩人難以合作得來。

張時批評杜畿“闊達而不助留意於諸事,過於荒廢做不好功曹。”

杜畿只得私下發牢騷道:“我雖然當不好這個功曹,但絕對可以做好張時家鄉的太守。”

正好,四海商幫以促進商旅,保護百姓為名,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張時等人遲鈍,自以為家裡在河東有所參與,就不想現在的局勢,可是杜畿一眼就看出來了。

杜家作為名門早就聽說渭陽君、郃陽侯用人不拘一格。

杜畿本人又與河東士族交好,時常感嘆馮翊、河東發展得今非昔比。在他前瞻之下,杜家作為京兆有名的杜家,看到四海商幫的魄力,覺得此時正是展現價值,主動投靠的時機。

與歷史上棄官改去許昌不同,杜畿就沒有前往天子暫居的弘農,而是在京兆任職的同時,加入四海商幫,協助河東物資轉運售賣的事宜,暗中協助新西涼軍佈局京兆。

又有一京兆名士,叫做韋康,字元將。

他是涼州牧韋端之子,此時年方二十就已經生得八尺六寸之高。他為人有度量並且有志向,並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