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隆說道:“我乾地底這行有二十多年了,石炭見得不少,相信不多時就能探明,哪些地方有炭,有多少。開礦挖炭的事情,就請放心交給我吧。”
童遠卻笑道:“哈哈!我怎麼會捨得讓精銳的卸嶺部去挖煤,啊,挖炭呢。你們找到山中的炭或者鐵,只需探明位置、虛實,其餘日後再說。”
“我初步計劃,組織專門的民屯從事挖炭。不過,我們軍屯,特別是卸嶺部的,歲數大了,不適合作戰、倒鬥以後,也可以成為挖礦民屯的基層吏員,這樣也可以繼續施展本領。”
申隆大喜,他這個卸嶺部,從事倒鬥、修築,可是歲數大了確實是個問題,這樣解決後路實在是再好不過。
得到了童遠的許可,卸嶺部在不怎麼影響建設的情況下,投入到倒鬥之中。
他們這一支兵馬,也就不參與軍事演習。以後有戰事,他們也是作為工程部隊,或者進行山地、地道等特別作戰。
童遠巡查過郃陽、衙縣兩地以後,軍事演習的時間已經接近。
這次郃陽軍屯會全員參與,假想某支遊牧部落因為早春的大雪遭災,前來劫掠。郃陽這邊在梁山設有哨所,但發現敵襲之後,才開始動員迎敵。
事先已經和臨近兩縣打好了招呼,不會出現己方誤會的情況。全無種羌的五百人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童遠這次作為觀眾,要好好看一看自己設想的軍事演習,能不能起到發現問題和鍛鍊部隊的作用。為了讓黃河西邊這三縣,都能從演習中有所收穫,他把縣尉和其他相關吏員叫了過來,一起了解,觀看。
他還派人,從河東把幾位,在冬季楊縣、平陽各縣、鄉對抗匈奴時,表現不錯計程車卒找了過來,讓他們也一併觀看,準備事後交流總結經驗。
北邊梁山飄起兩道狼煙,這是胡人攻擊山中哨所了。
為了加強敵襲的突然性,演習的開始時間,是由全無種羌那邊把握。郃陽這邊的生產也一直照舊,畢竟演習過程中,都要求不要對生產造成太大影響。
張既這邊立刻派輪值的吏員封堵關鍵路卡,並召集本地駐守的幷州新軍和無畏軍家屬組成幾隻機動兵力,新軍的輕騎兵斥候立刻展開偵查,一支支步兵也被派遣到重要的道路與丘陵。
童遠看到張既的佈置,也在思考。他召集兵馬之後,並沒有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就整隊出擊,而是在偵查的同時,讓部隊展開,確保多個關鍵地段。這樣安排,比一些猛將直接撲向敵人可能的方向要可靠多了。
部隊出擊以後,張既又安排民眾應對和避難。即使是無畏軍和幷州新軍的家屬,也不應該讓他們在沒有好好武裝的情況下投入作戰。
“德容的安排與他為官之道非常統一啊”
然後,他又與相應軍吏召開簡短的會議。他早已有幾套預案,比如情報有誤的情況、敵人被前哨擊退的情況、集合一縣兵馬可以擊退敵人的情況、需要附近幾縣集合兵馬以及更嚴重的事態……
在確定敵襲情況之後,他派出第一輪信使,傳音附近兩縣,完成示警、通訊的任務,但目前敵情不明,尚不能判斷敵人襲擊方向,所以不求援或者反應過激。
為了確保前線情報的準確性和延續性,他又安排斥候往來北邊各屯,從各屯那邊收集資訊。
果然不多時,斥候回報,表明在東北方向發現敵人,敵人以騎兵為主,對於斥候追擊並不堅決,有分散劫掠的可能。
從屯戶那邊回來的人報告,各屯已經向各鄉轉移,但東北方向的百良屯由於距離較遠,只能優先原地防守,但是和敵軍前哨遭遇了。
張既等人又派出斥候再探,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敵情做出判斷了,是否集合兵馬出擊。
如果那些只是敵人的佯攻,那主力離開後,其他地方就有被大幅破壞的危險。但猶豫就更不可取了,等敵情大白的時候再出擊,估計什麼都晚了。
立刻行動,張既讓民屯武裝,接替西北方向的守軍。機動兵力在兩個方向進行集結,一支自西北向東推進,另一隻自己率領,自郃陽向出發,先在東北地段的丘陵與原先防衛此處的兵馬匯合。
童遠透過這半年多的時間瞭解到,古代打仗資訊非常有限,卻也異常重要。像以前打遊戲的時候,地圖上把敵軍顯示得清清楚楚,根本就不可能。
張既的這個安排已經是保證效率,為了民眾輕度冒險了。如果模擬進攻的敵人不是五百全無種羌,而是近萬敵軍的話,對方肯定會想盡可能消滅郃陽的機動兵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