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對付公孫瓚自然要用三員大將中的一人,其餘猛將也最好留下一些。而派到袁譚身邊的人,必須忠於袁家。
在他心裡首先就排除了鞠義。
顏良、文丑勇猛無敵,一直對他忠心耿耿。可是,他這兩個河北人,會聽尚且年輕的袁譚的指揮嗎?
所以,必須安排一個精通兵事和計謀,能夠輔佐袁譚,又能穩得住袁譚的人,這個人還不能是河北人。
所以,他下定了決心,命令道:“郭圖、顏良、文丑聽令。”
三人立刻上前,聽候袁紹的差遣。
袁紹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以袁譚為都督,統帥南線兵馬。郭圖為監軍,顏良為前鋒,文丑為中軍副將,率領精兵兩萬,儘量低調南下,匯合以後務必保障上黨郡在我方手中。”
三人領命而去。
袁紹又讓沮授領兵,進入代郡虛張聲勢,逼退雁門郡的敵人進犯。
又讓淳于瓊復出,與鞠義、閻柔、蹋頓等部分別包圍易京城塞。
其餘如張郃、高覽、韓猛、蔣奇等,都作為機動力量,隨時準備痛打黑山軍,或者膽敢突圍的公孫瓚。
而文士方面有劉虞之子劉和,以及潁川名士荀諶為袁紹撐腰,他的勢頭天下無二,即使同時對付童遠、張燕、公孫瓚,也是自信滿滿。
袁紹就算這麼安排,依然有大把人才沒有調動,圍在易京城塞的大軍仍然超過十萬。
他已經做好佈置,就看這個小小童逆要怎麼應對了。
“我等追隨白馬將軍,而非名滿天下的袁紹,是因為要追隨能夠實行仁政的地方……”
公孫瓚依然記得趙雲帶著常山國義士,放棄冀州的袁紹,反而到幽州投靠他的時候說過的話。
他看了看趙雲,問道:“子龍,我如果將這個任務交給你來做,不知你願不願意啊?”
趙雲抱拳道:“我和我的兄長都很佩服白馬將軍,也看到您對士族以外群體施展仁政。只是後面沒有堅持下去,這回只要堅持過去,請一定要重新推行。”
公孫瓚說道:“是啊,只可惜我重新振作之前,這方面的優秀人才田豫,已經離我而去了。”
“不過,我不會讓你和關靖失望,至少我會和士卒共進退,不再讓大家白白倒下。”
趙雲拜道:“白馬將軍有何任務,雲自當盡力而為。”
公孫瓚拿出書簡,再次端詳童遠的佈置,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這一趟路途很遠,而且是往遠離你家鄉的東北方向而去。”
兩人按照童遠的佈置,仔細規劃了下一步行動計劃。
一個時辰後,趙雲微微笑道:“看來四海商幫真是不簡單呢,只是這樣真的會讓這片土地變成我期待的樣貌嗎?”
他握了握拳,堅定道:“事在人為,他能收復河套,踏上重振北疆的道路,我又有什麼可畏懼的呢?”
……
城外袁紹軍各部,淳于瓊的心情非常複雜。
按道理他是袁軍位列於鞠義之上的第一大將,結果十天前竟然被一人一騎給羞辱了,甚至一度被剝奪兵權。
現在,主公將他從壓力較大的易京城南,掉到了壓力很小的易京城塞北段,實在讓他輕鬆不少,也方便他好好思考,以後該如何制衡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本地士族、將領。
“不好啦!不好啦!”
親衛頭領哭喊般地跑了進來,歇斯底里地慌亂呼喊。
淳于瓊怒道:“搞什麼!你也是跟隨我多年,見過朝廷大世面的親衛,如此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親衛哭喊道:“那個人,那個人又來啦!”
淳于瓊年紀已過五十,一般不會去想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暫時跟不上親衛的腦回路,不知所云。
他說道:“你這稀裡糊塗地說什麼呢?!什麼那個人,又不是上次的……”
“啊啊啊!哇~”
他從親衛的眼神中竟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嚇得他霎時間失語,也無法正常講話了。
趙雲這次從易京城塞北門出發,又撞到淳于瓊守衛的方向,不得不說這是造化弄人啊。
幸好淳于瓊覺得北邊都是痛恨公孫瓚的幽州烏桓、鮮卑各部,他們肯定不會往北突圍,所以守備鬆懈,讓趙雲輕鬆透過。
淳于瓊當然想裝死狗似的假裝不知道,可是跟在他身邊的還有馬延、張凱二將,這兩個人如果得到訊息,肯定會把他置之不理的情況報告上去,但時候就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