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磾等人的一番抬舉讓馬騰心潮澎湃,當即發誓效忠於朝廷,定要跟隨渭陽君、頜陽候開創一個大漢中興。
眾人皆大笑,馬騰有如此決心,何愁天下不會振興安寧。
童遠、董白、賈詡、徐榮、張既、衛覬等在長安與馬騰會盟,雙方歃血為盟。
馬騰之子馬休、馬鐵也跟隨在側,一同發誓效忠。其五百部曲鐵騎也是一樣。
雙方相談甚歡,童遠、董白對馬騰從底層一步步拼殺上來無比佩服,馬騰等對二人志向表示讚歎,
馬騰攜二子及兵馬入駐夏陽,所部兵馬享受無畏軍待遇,將他們作為人質。
他也是被眾人架了起來,在無數官員面前表示過態度,平白無故出爾反爾,會成為韓遂那樣無信寡義的賊寇。
所以,乾脆就不回安定、武威,乖乖做個重臣。
董白、童遠搞定馬騰以後,又在朝中運作,授予馬騰衛尉,馬休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
為了拉攏留守的馬超,授予他裨將軍,都亭侯。龐德、馬岱等各有封賞。
馬日磾及許多官員以為,這樣就可以讓西北太平,可童遠等人對此有著更清晰的認識。
衛覬最先指出,包括馬超在內的西涼諸侯多是佔地為王之輩。
他們得到朝廷的封賞肯定會表一下忠心,可是需要他們出力,甚至調遣的時候肯定會阻礙重重。
根本之計,還是要瓦解他們割據的基礎,也就是諸多傭兵割地的豪強和胡人部落。
張既聽了前一半非常贊同,可是後一半他有點不解。問道為什麼是專門瓦解西北諸侯手下的豪強部落?
衛覬侃侃而談。
他先說秦制,秦時相當一部分兵馬基礎是百畝之家。他們作戰授予田產,其規模適中,既鼓勵作戰熱情,又有助於發展穩定。
張既點了點頭,目前新西涼軍對於有功勞的老兵,或者收編來的外兵,都是授予百畝左右。實際效果是可以保證的。
可衛覬話鋒一轉,表示西涼諸侯的兵馬則恰恰相反。
西涼由於土地逐步集中,風沙荒漠漸起,現在各諸侯以下多是豪強塢壁割據。
又有羌氐雜胡三十餘萬,他們保持著原有部落單位,為韓遂、馬超等效力,得到大片草場山脈,甚至佔有數縣。
不論是這些豪強塢壁,還是胡人部落,他們的首領聽命於諸侯,可手下自成體系,手下的手下不是上一層的手下。
如此一來,不論上面換誰,底下割據態勢不變,只要有機會西涼亂又起。
張既心想,他還終究是有點年輕,需要跟賈詡學習戰略謀略和人心,與衛覬學習律法禮儀和制度。
賈詡眼神中流露出佩服與欣慰。衛覬先生作為河東士族能超出他本來的出身環境,做出這種角度的分析,準確抓住西涼的頑疾,真的很厲害。
童遠則十分欣喜,他來到這個世界前根本不知道衛覬是什麼人。
當初也從沒想到河東士族對於他就像潁川士族對於曹操一般,而這衛覬衛伯覦就是他的荀彧荀文若。
現在他決心讓他得到歷史上荀彧更多的機會和好得多的結局。
眾人統一想法,不因為馬騰的順從而自喜,緊密地展開第二階段計劃。
賈詡施展計策,在武威等地釋放流言,大肆宣傳馬騰準備發起安定、武威兵,配合童遠攻打袁紹,誓要活捉這禍亂天下之賊。
對於這個訊息,韓遂聽了悶悶不樂,而馬超是非常不安。
對於前者來說,馬騰當了九卿之一的衛尉,可以說是飛黃騰達了。
如果再帶領鐵騎配合童遠攻殺袁紹,那天下大勢恐怕很快就會安定。而他就算再投靠也不會像馬騰那樣被重用,而作亂稱雄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馬超表現英武無敵,實際上內心一直在防範許多人。
這次馬騰當了大官,留下的兵馬掌握在他手中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他卻感覺到了明顯的危險。
童遠肯定不會在長安不遠處,留著一支異己的強軍存在。
他肯定會操控馬騰,讓他調動他們去遠征,逐步消耗以後再吞併瓦解。
也許馬騰願意以此換取榮華富貴和後世美名,但他絕不會同意!
那童遠年方二十五六,僅僅年長自己一歲。論能力他擊敗匈奴收復河套,可自己不也是征服羌氐休屠,平復雍涼之亂嗎?
他絕不會束手待斃!
既然他父親馬騰還想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