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騎所過之處如波開浪裂,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吳軍阻擋之人不是被長槍刺死就是被撞飛,只有少數被絆馬索拋翻,當然無論重甲騎兵還是戰馬只要摔倒,不死也殘廢了。
曹軍看到了希望,蜂擁著向缺口衝去,在死亡面前他們又有了逃跑的力氣。
東吳兵一開始被衝擊打蒙,可是經過孫策整頓訓練,他們也有應對辦法。
弓弩、飛斧、長槍、刀牌構成從遠及近的殺傷組合,對虎豹騎和突圍的曹軍伸出死神鐮刀。
曹軍雖然突出重圍,但是死傷慘重,尤其是一開始追擊中伏的兵馬,最後逃回合肥、壽春者不足一半。
李典在合肥知道了曹仁被包圍的訊息,當然是韓當讓斥候故意驅趕曹軍的斥候繞過埋伏點,進而把訊息傳遞進去的。
但是,李典智勇雙全,預先考慮了東吳設伏的可能,結果韓當伏兵未能奏效,伏擊戰變成阻擊戰,不分勝敗。
孫策大破曹仁,小霸王的名聲更響了。
可是,曹軍虎豹騎和李典軍損失不大,交戰仍將繼續。、
孫策奪回廬江郡卻不敢多停留,因為吳郡許貢已經暗中反叛,再不回江東後面全沒了。
幸虧張昭、魯肅一直保持船隻運轉物資,大軍退下來有足夠糧食,也有船可以返回。
孫權則是從東邊撤退,從廣陵往吳郡,也就相當於從後世的揚州渡江往無錫、蘇州撤回,難度比他從淮南大撤退要低很多。
他這邊有曹軍主力,也有叛軍主力,孫權的對手一直是徐州本地士族陳登,以及當地州郡兵,兩者比較實力懸殊。
可是魯肅卻分析道:“曹仁兵馬雖然被我軍擊敗,但是敵人又有援軍,沒能打成殲滅。如果我們這個方向沒遭到曹軍追擊,那孫權那邊有危險。”
孫策已經失去一個弟弟,當然不想再失去一個。
“仲謀那邊沒有情報傳來,現在直接預判是不是太過冒險。”
“戰場形勢錯綜複雜,形勢可能突然急轉直下。主公如果可以,請給在下五十條船,順流而下很快就能確定東路軍的安危。”
“一百條船,一千精銳將士,再帶上吾的五百部曲。務必保障仲謀和東路軍安全返回江東。”
“諾。”
……
此時孫權的東路軍,確實已經危在旦夕。
陳登兵力較少,也一直在向曹操求援,可是不代表他沒辦法對付孫權。
由於一開始表現出示弱放棄廣陵南部,孫權軍大幅北進,結果被陳登伏擊,勇將蔣欽都負傷突圍才死裡逃生。
孫權在諸葛瑾的輔佐下,以程普指揮大軍輪番上陣,雙方打成焦灼形勢,一直難分高下。
曹操這邊當然也對陳登施以援手,不過並不是直接給陳登增兵。
他用荀攸、劉曄的計策,讓曹仁、曹真等會師後,專門圍殲之前進展有些順利的孫權部。
曹真匯合曹仁、曹洪、李典、滿寵後執行計策,佯裝留守壽春、合肥,虛兵追擊孫策,實際上突然出兵,穿插至孫權後方,徹底圍殲敵人東路軍。
由於華歆、王朗、許貢等時機把握的正好,此時孫翊死訊也傳到孫權軍那裡,東路軍一下子慌亂起來。
孫權含著滿腔悲痛,非常堅強地對將領部曲做演講,表示孫家人絕不會被此打敗。將領、文士、部曲們也安撫兵馬,形勢暫時穩定下來,全軍陸續撤退。
但是,東路軍沒有像孫策那樣嚴厲整頓過,軍心依然浮動,尤其是各個士族豪強的私兵居多,這些人不直接聽命於孫權,只是為各家服務。
所以,機會被曹軍抓住了。
曹真率領虎豹騎和烏桓突騎突擊了撤退中的孫權軍。
東吳軍七百騎兵負責周邊警戒,第一時間擋上去為步兵列陣爭取時間。
曹軍兩千騎兵高速行進中就能變換隊形,看見對手人少,從一字長蛇陣變為包圍式的雁行陣。
眼看對手從三個方向夾擊,吳軍騎兵來不及思考就出現隊形混亂。前面的人減速,不想衝上去送死,後面的人收拾不及,就撞了過去。
吳軍騎兵堆成一團,不知該衝擊還是撤退。
曹軍的虎豹騎與烏桓突騎,已經演練到融會貫通的程度,看見機會兩翼的烏桓突騎搭弓便射。
箭矢從兩個方向夾擊吳軍,慘叫聲中一下子就有上百人中箭,落馬者竟不下五十人。
虎豹騎直接從中路發起衝鋒,隊形不整的吳軍騎兵簡直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