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周瑜率大軍逆水順風攻打江夏。
黃祖雖然兵力弱勢,但是依然主動出擊迎戰。結果水軍被周瑜大敗,陸上也被孫權軍登陸。
關鍵時刻,從益州來投的甘寧大發神威,掩護水軍撤退時親自射殺吳軍的將領凌操。
凌操在柴桑軍中素有威名,他一死攻勢受挫,甘寧又順江突襲連退吳軍十幾艘船。
凌操之子淩統年僅十五,他奮勇迎戰甘寧,奪回父親屍首,水上戰況告一段落。
孫權這邊領軍登陸,想要一舉強攻江夏城,可惜吳軍重甲比例低,擅於攻城的勇將陳武養傷不在,幾次強攻都被打退。
孫堅的外甥徐琨親自靠近指揮,結果中箭身亡。
黃祖軍乘勢殺出,又藉著熟悉地形和騎兵優勢幾乎要包圍孫權軍。
關鍵時刻,呂蒙兵馬以槍戟陣攔住騎兵,逼迫對方減速後,弓弩齊射重創對手。黃祖軍怕野戰有失,又退回城中防禦。
這一戰再打下去,可以進一步擊敗黃祖水軍,可是折損徐琨、凌操士氣受挫,攻城又比較乏力,等到劉表從江陵派兵支援,估計難有更大優勢,於是就此收兵。
……
孫權進攻劉表受挫的時候,童遠也終於對劉表動手了。
張郃從漢中進軍,將上庸豪強申耽、申儀一戰消滅。屯田軍也大幅進駐上庸,修建道路、水利和城池,徹底不給劉表軍機會。
劉表女婿張允本來是和申家互為犄角,不給新西涼軍徹底站穩。
現在張郃瞬間消滅申家,張允根本無法阻攔,乾脆連戲也不演了,撤回襄陽樊城,以西北山區的惡劣地形和堅固城池阻礙新西涼軍。
劉表也認同這個方案,相比於上庸很明顯江夏更重要。他不可能同時對相反的兩個方向出兵支援。
如今孫權已經退卻,但隨時可能殺回來,所以主力兵團集中在襄陽、江陵兩地,保持防禦姿態。
同時,派遣韓嵩為使者去洛陽,當眾向天子狀告童遠、孫權進犯的惡行。
劉協對劉表的定位已明確,就是擋住童遠進一步發展,儘可能讓孫權佔有荊州。
於是公開只做安撫,暗地裡讓楊彪囑託韓嵩不用擔心孫權,而是全力防範童遠。
“孫權之威脅看似侵犯重要的夏陽,然而其新接任又兵敗,不足為懼。童遠看似只是拿下山中的上庸,然而下一步他就能從兩個方向攻擊襄陽、樊城,連江陵西部也在其威脅之下。”
韓嵩無比信任朝廷,傳達並說服劉表重心全力防範童遠。
劉表將兵馬集結在漢水以南的襄陽,將北邊樊城、新野全部堅壁清野,水軍不停地在漢水巡弋。同時從長沙調劉磐、黃忠北上江陵。
另一邊,劉協又讓伏完等聯絡孫權,讓其警惕曹操的同時對付劉表,表示大漢復興必將靠其支援。
這也是沒辦法,孫家直接北上滅曹並不可行,只能靠劉協自己的團隊來消滅童遠、曹操了。
……
童遠在夏陽收到劉表兵馬調動的訊息。
他和賈詡、徐榮等分析出劉表的心態,這是固守襄陽、江陵,堅決不讓新西涼軍有機可乘。
徐榮分析道:“劉表收縮兵馬,將樊城、新野全部堅壁清野,是提防我大軍出武關,從南陽宛城大舉南下。如果繼續從宛城南下,後勤壓力會比較大,而且對方以逸待勞,在熟悉地形作戰,恐怕會陷入僵持。”
童遠點了點頭,回道:“確實如此,我軍的騎兵和重甲步兵不僅對後勤依賴很高,而且對地形要求也高,劉表這是要把我方優勢點徹底抹平。”
說完這句話,他看了看地圖上的漢中方向。賈詡、徐榮見了,不約而同笑了笑。
“從漢中平原到襄陽一帶,中間隔著上庸群山。敵軍也把襄陽西北的部分地區堅壁清野了,這樣看來我軍似乎也無法從這個地方撬動戰局。”
三國時期的上庸道路非常艱險,對應後世是十堰一帶,當地也直到近幾十年才交通方便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童遠在漢中安置大量屯田,並且將張郃兵馬一直留在那裡的原因了。
張郃在童遠麾下諸將中有一個特點將發揮關鍵作用,那就是巧變。
出身河間士族名門的他,讀過大量兵法,又懂得和文士相處。經歷方面跟著麴義成長磨鍊,各種各樣的對手都打過,加入新西涼軍後又獨當一面,奪漢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這一年多下來,漢中地區已經上下一心,張郃可不會被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