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一環套一環(1 / 2)

訊息是前段時間張肅發現,張松平凡與新西涼軍住成都人物接觸,張肅去劉璋那裡告了張松的狀,劉璋讓他繼續在家盯緊張松,隨時向他彙報。

根基不穩,智商卻不低的劉璋,漸漸零落了張松,重大事情再不讓他參與,張松有所察覺,發現新西涼軍的人不來了,其他人來的多了。

好像張肅有些著急,徐珍在端茶送水時能聽到片言隻語,他以為徐珍只是一個人農村婦女,沒有文化,根本不懂大事,也不忌諱。

其實徐珍讀過幾年家學,又經常記賬,象藥材那些生僻的字都會寫,平常生活用語她不含糊。

但後來又說張松鼓動輿論做些對西涼新軍不利的事,連張肅都被弄糊塗了,氣得直罵弟弟雜種,只好如實上報。

許多話是徐珍冒著生命危險在門外偷聽到到的,她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她知道張松正在危害益州的事情,張肅雖然與張松作對,好像他在覬覦張松那個別駕的位置或者與弟弟有仇,反正都不是好東西。

徐珍及時把這些資訊向上傳遞。田豐、裴輯、裴儁、法正幾人針對這些資訊研究探討,法正是本地人,與吳懿、吳班兄弟向善,吳懿的妹妹嫁給了劉璋的三哥,他的話在劉璋面前可信度較高。

當吳懿把他打聽到前段時間流言,還有煽動鬧事的主使者是張松報告給劉璋時,吳懿沒有看到劉璋吃驚的表情,因為張肅已經把類似的訊息傳遞了他,他基本上否定了張松與西涼新軍勾結的可能性,那張松的上線是誰呢?一直覬覦益州的只有劉表。

劉璋不能馬上殺掉張松,原因是劉璋在益州立足未穩,沒有確鑿證據殺了益州二號人物無法向益州幾十萬人交代。無論張松與誰勾結都對益州不利,張松必須殺,但殺前必須挖出他的主使者。

徐珍接到李幹事傳來的新任務,利用張松、張肅兩家院落相通的便利,向張松家滲透,爭取發展一個可靠新成員,以便從張松那裡獲取情報。

徐珍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四海商幫許多事蹟他聽過,也激勵著自己為之努力,寧可轟轟烈烈死去也比任人蹂躪活著舒心,她已經由一個受壓迫的家庭婦女變成了有理想有抱負的戰士。

根據目前已有的情報,田豐、裴輯、裴儁、法正進行了討論研究,先總結張肅與張松關係有點:

張松不是張肅的親弟弟,是柳夫人出軌與寒先生所生。

張肅當時八九歲,當時不懂男女關係的事,長大後回想小時候的記憶發現了母親與寒先生的不正當關係。

一、張松長大後與寒先生幾乎無差別,張肅絕對認定張松是寒先生的種。

二、張肅已經向劉璋舉報了張松勾結西涼新軍。

三、張肅有殺張松取而代之的意思,也有除去家族汙點的意思。

四、張肅擔負著監督張松任務,並且發現了張鬆散發不利於西涼新軍的輿論,引起了混亂。

五、張肅發現張松與第三方勾結,並且向劉璋做了彙報。

六、張肅只想張松死,其他不在乎。

結論:只要張肅拿到張松與外人勾結的證據,馬上上報置張松與死地。當然是大義滅親的論調。

可是,光誅殺張松還不足以讓劉璋投降。這樣還根本不夠。

終於,從荊州傳來足以板上釘釘的訊息。

裴潛透過劉表身邊的傅巽,瞭解到劉闔是透過親屬與弘農楊氏聯絡,替楊彪甚至可能是劉協,暗中煽動劉璋、童遠開戰。

楊彪在士族中太出名了,弘農楊氏的人也比較招搖,很容易被士族圈關注。不少士子都知道劉闔與楊彪往來較多。

因此證據鏈已經完備。

根據這點,可以推動劉璋殺張松,然後再放出張松背後是朝廷,讓其恐懼。

關於張松的處理。

一、透過荊州方面,由李嚴、霍峻負責在雙方接頭時抓捕,人證、物證並獲。。

二、一定要掌握劉表、劉闔方面指示張松的證據。

三、劉協、楊彪相關的證據不能交給劉璋,否則劉璋不敢殺張松。

四、適當時間讓洛陽認為張松已被劉璋發現,從而洛陽放棄張松,減輕張松作亂的危害。

五、在劉璋不知洛陽插手的情況下,讓張肅把人證、物證交給劉璋,劉璋必殺張松。

六、劉璋殺張松後立即放出張松幕後推手是楊彪和朝廷,有證據的話最好拿出證據,則劉璋恐慌,必然投降童遠。

與此同時,法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