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言傳身教,所以宮中的家法極好,大明的公主都能端謹守法,嫁到人家裡,也能敬事翁姑,所以終明一朝,駙馬列傳的有不少,但公主卻是沒有什麼值得記下來的事蹟。
對內廷中人來說,沒有記錄,就是最好的記錄了。
這會子公主頗有興味聽,所以也就停住腳步,就等著裡頭再繼續說話。她雖然不問外事,不過此時也是知道,這大約是父皇在考較太子,如果太子合格,沒準還能叫太子監國。
永樂年間,太宗皇帝在前方廝殺,後方一直是仁宗皇帝監國,其實就是太宗為將帥,仁宗為內當家主政。
仁宗年間,亦曾經令宣宗皇帝監國。
當今皇帝即位是年幼,現在皇太子已經漸要成年,以大明的家法,如果太子表現出色的話,在成年前後,可能會安排長時間的監國,以鍛鍊皇太子在正式為皇帝前的施政經驗,當然,也是叫皇太子建立自己的班底。
比起別的王朝,明朝的皇帝和皇太子在權柄分割方面還是比較清楚的,終明朝近三百年,因為權力猜忌太子的事並不是沒有過,但這三百年下來,並沒有一起廢立太子的事,就這一點,就算是極為難得了。
她猜的倒真是沒錯,今天的題目,也確實是皇帝用來考較太子的。之前已經談了半天的政務,涉及軍事、政務、刑法,其中修路、治河、農桑,名目煩多,不過,有崔浩在,太子也是有了不小的幫助。
其實,皇帝同時也是有考較崔浩的意思。畢竟,這個現在春風得意的詞臣已經是儼然儲相,一定會成為將來的內閣成員,甚至,有可能在皇太子成為皇帝之後,成為他的內閣首輔。
但崔浩除了十年懸崖苦讀之外,就沒有什麼驕人的記錄了。他可能在讀書上有天賦,人也不用說是很聰慧的。因為能考中進士,光有苦讀是沒有用的。全大明天下幾十萬讀書士子,每年應考的就有數萬人,但真正的天子驕子,哪怕只能分到地方當知縣的三甲殿後的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