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日子也很不少,所以,這風車的作用就很大了。
這個莊子,有一百三十五戶,修了一座高大的風車,以風力帶動機器,軋壓麥子,以磨成麵粉。
當然,別的農作物也一樣可以磨,一般的省時省力。
以往,新下的麥子要想脫粒成面,要人不停的拉磨來磨,有條件的,還可以用驢或騾子,沒有大牧畜的,就只能全家老小在磨盤之後,推動槓子來磨麥成面。
這般的辛苦,就算是大牧畜也很吃不消,更不要提那些面黃肌瘦的人了。好在,百姓困苦,多少天也未必捨得磨一回,不然的話,非得累死不可。
現在張家的佃戶不必納皇糧,而且年錫之等人也知道,雖然張佳木拿六成,佃戶只留四成,但張家的土地收成高,而且水利等輔助工作做的好,徵調人修渠時,不一定就是本莊的人,張佳木也會下令調別的莊農來協助,由他發給工錢和飯食錢,這樣一算,佃戶還是很合算的。
況且,種子也是由莊上的執事統一發給,因為張佳木知道,百姓一般是不怎麼選種的,選也是各人選各人的,按經驗和能力胡亂選一下就灑落在地裡了。
現在有上頭徵調來的有經驗的老農幫助選種,然後統一下發,每五戶還有一頭牛,當然,是張佳木自己出資購買的。
京畿地方有一條好處,就是購買大牧畜相對要容易一些,牛羊豬,還有騾子、轅馬、騾、驢,都很方便購得。但就算如此,當初買牛時也費了很大的勁,後來考慮到購買普通的轅馬也很容易,而且,價格也不貴。一牛的市價是三兩左右,有時會略高一些,購買一匹上等戰馬,最少也要十兩銀以上,二十兩以上也很正常。
象張佳木跨馬的那匹烏雲,少說也要值百金以上。
至於普通拉車的轅馬就很容易得了,雖然蒙古會寇邊,但和內地的貿易一直沒有斷絕過,好的戰馬很難入口,但大明自己在河套地區也養馬,所以蒙古人對禁絕馬匹貿易也一直沒有那麼嚴格和認真了……敵人自己出產的東西,再來厲行禁絕,也是太搞笑了一些。
大明不缺馬,牧民卻非得要有茶磚來清膩,也要有漢人出產的物品來使用。倒是大明這邊查察的很嚴厲,出口的東西絕不能有軍國重器,特別是鎧甲兵器,甚至是鐵也不允許。
才不到一百年,現在草原上又已經嚴重缺乏鎧甲和鐵盔,甚至連鐵製的箭頭也開始是寶貝了。
京畿地區,馬匹實在是很容易買,大批的購買轅馬價格也很便宜,當然,比牛要貴一些。大約中國民間一直沒有使用馬耕地的傳統,還是因為農耕民族養馬代價太大了。而且,有時候官府會強迫百姓養戰馬,負擔更嚴重,甚至到了叫百姓破家的程度……比如北宋年間,就是如此。
張佳木自己買了過千匹轅馬,光是分在眼前這莊上的就有三十餘匹,加上十來頭牛,正好,每三戶就有一匹馬或是牛使用,耕地深耕細作的條件,算是基本滿足了。
在年錫之等人眼前,就是這般的情形,每幾戶農戶,或是牛負,或是馬背,每家都是有一兩石糧,一次運來,全部磨成麵粉。
尋常年節,一戶人家捨得一次磨幾鬥麥子,就是殷實小康之家了,因為沒有頓頓吃白麵的道理,就算吃,也會加些雜糧和著家,五六口的人家,三五斗面,夠吃好久。
現在這莊上的人,卻是把一石兩石的麥子全磨成面,就在這風車前排著隊,光是眼前的情形,就已經足夠叫人詫異了。
“這是因為有免費的勞力,”張佳木倒是知道端底,向著身邊的人笑道:“磨面可不是全自己吃,拿到城中去賣,所獲比麥子要貴的多。要是叫他們自己磨,或是用騾馬磨,可就沒這個耐心賺這種錢了。”
這麼一說,各人才是恍然大悟。當時的北方是以麵食為主,地域區別很濃,不似後世,交通方便,其實各地吃的方式和食材都差不多了。在當時的北方是以純粹的麵食為主,只有貴人和南方到北方計程車紳和商人才會習慣吃米,大量麵食,當然就需要大量麵粉,而磨面實在是一件重體力活,一般的人也做不來。
有這個風車,倒是給莊上的佃農們無形之中加了不小的收入,算是明顯的惠民之事了。
“剛修這玩意的時候,”張佳木扶著母親,笑道:“他們都以為是笑談。幾扇風葉,就象玩意兒一樣,能做什麼?”
徐氏看了磨盤在風車的帶動下磨著麥子,也是大為驚奇,只道:“我兒,你是怎麼想到的?”
“兒也是無意中所得,呵呵。”
“這真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