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讓思維再創新 作者:那年夏天

險是已知的,難料的,難以預測的,人們可以進行一定的控制;但是,大多數的風險是未知的,人們可能知道風險,但什麼時候發生、以什麼形式發生、影響有多大,破壞性將持續多久,等等,都是未知的。

技術上的創新可能要好一些,哪怕如同愛迪生髮明創造時,失敗了上千次,權當每一次挫敗都是成功,失敗了重來,還會落得個堅忍不拔;而經濟與政治方面的創新,則更加艱難,付出的代價也可能更大,甚至有時損失是全域性性的。

2008年8月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實際上也是美國金融的種種創新,特別是衍生金融產品的創新,加上失去嚴格的監管,影響全球經濟,付出的代價也是很慘重的。

由於創新、創造的高風險性,就制約了創新者的激情,人家寧願“穩”一點,冒了風險於己不利。

“創”字很有意思,它的右邊是“立刀”,“創字旁邊兩把刀”!風險可見了。

創新的風險這麼大,為什麼人們還非常執著地去創新呢?人們為什麼還趨之若鶩呢?創新的風險雖然很大,但是,一旦創新成功,收益也是很大的。

風險與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

有錢存銀行,可得一些利息,雖然不多,收益不大,沒有什麼風險;如果是投資股市、期貨、外匯等虛擬經濟,投資實業,風險就很大,但是,一旦成功,收益也是特別大的。

“風險越高,利潤越大,利從險中求”,這是市場經濟鐵的規律,也是創新的規律。

其實,不少人創新,特別是一些科學家創新,他們往往不是太在意創新後的收益有多大,而是在創新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

丹納在《藝術的哲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希臘人喜歡智慧就像喜歡打獵,不在於打獵的收穫;喜歡旅遊而不在於終點在哪裡。

許多釣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釣魚的過程享受到的樂趣遠遠大於吃魚。

創新發明者,使用其成果的並不多,但創新過程中的樂趣,特別是苦苦思索不得其果,經過百思不得其解,豁然開朗,那過程,特別是那一瞬間,會給人無比的快樂。

一些演講者也有這樣的體會,演講後得一些比較高的報酬固然也高興,但是,更愉快的莫過於演講中大家專心聽,而且大家報以多次掌聲,聽完後,許多人給你打電話、發簡訊、電子信件談收穫,那才是其樂無窮的!獨創性或新穎性創新的內生性特點在於獨創和新穎,咀嚼人家吃過的饃沒有味道,一個好的主意、見解、建議、點子,獨創性就很新穎,就很有價值,它在一定範圍內具有首創性和開拓性。

每逢過節,我們都會收到很多問候的簡訊,一些公司專門請人創作簡訊,有的是很新穎的。

但是,人們在相互問候時,獨創的、新穎的就不多,見到一條好的資訊,你傳給我,我傳給你,一開始看了覺得新鮮,多傳幾次,看都不想看了。

有一定文化層次的人,不妨自己原創一些,哪怕只是一條,發給你的朋友,就很有意思,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一位學者談到經濟發展中的這個問題,很有見地:“比如說中外合資,怎麼合資?這個合資的過程當中,性質在不斷變化。

二、創新之意(7)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與西方合作是豬與雞的合資。

雞說,我出幾個蛋。

豬說,那好,我出一塊肉。

第二年,雞再出幾個蛋,豬再割一塊肉。

第三年,雞再給幾個蛋,豬再割一塊肉。

雞的蛋可以不斷地生,它的發明創新可以不斷地進行,技術也不斷地改造、更新換代。

那麼豬呢,肉一塊一塊被割掉了,割到最後,你還有嗎?你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還有沒有?你的地皮價格優勢還有沒有?你最後拿什麼去與人家合作?”競爭靠實力,合作也要靠實力!這叫珍珠換瑪瑙。

“如果你的核心技術沒有建立起來,如果你的創新能力還沒有出現,你憑什麼活下去啊?”中國是世界的製造中心,但不是設計中心,創新的核心技術不在中國,附加值基本不在中國。

沒有核心技術、核心品牌,就沒有核心競爭力,而它們主要是靠創新!所以,胡總書記非常強調自主創新、原始創新!所以,本書非常強調再創新,不斷創新,可持續創新!靈活性創新是非常靈活的,它的方式、方法、程式、途徑等都沒有固定的框架,有了框框,有了太多框框,有了太固定的模式,創新就會受到限制,在一定框框下的創新,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