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滿多為二三十歲的職業女性每天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現象,她們對此有著非常具體和切實的感受。
另一類是以四十歲上下女性為主的家庭主婦們的不滿,認為女性不應永遠被束縛於家庭中,女人不應只是服侍男人的附屬品,進而主張職場應該進一步向女性開放,社會應增設托兒設施。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女權主義口號下的女人(2)
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女人,經歷了結婚、生育、哺乳、教育子女等,總算不需要再在孩子身上花費巨大精力,已從育兒的繁重工作中解脫出來。但是正像一位女性所說的:“從育兒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環視身邊,只有無限的空餘時間,卻沒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這也是這個年齡段女人共同的感受。於是情不自禁地生出這樣的疑問:“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難道今後只能一心一意地服侍丈夫,度過下半輩子嗎?”到後來,疑問變成了焦慮:“照這樣下去,只會被丈夫、孩子和社會拋棄”,由此產生出先前所述的不滿來。
所以說,至少在日本,女權運動是由這兩個年齡段的女性從自身的不滿發端,匯合成一股合力,最終演變為所謂的女權運動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在女權運動的口號中,這類來自對日常生活的不滿卻絲毫也沒有體現。看一看女權運動最火熱的1970年,“10?21”國際反戰日①那天日本首次女權運動大*中的標語牌:
貞女和從軍慰安婦是侵略的助長者!
團結使婦女更堅強!
控告根深蒂固的陳舊婦女觀!
徹底實施避孕教育!
國庫應負擔墮胎費用!
女人是什麼?!男人是什麼?!
粉碎將*化的企圖!
反對禁止墮胎!
“媽媽,結婚真的很幸福!”
……
從中我們看不到前面提到的女人的種種不滿,相反似乎表現出一種試圖從更高的立意上來審視女性的態度,並且其傾向性表現得非常激進。
由於這樣的原因,出現了前述的女權運動支持者的年齡構成,而且實際上投入行動的多為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女性。所以,她們的口號就必然會表現得非常激進,並且顯得盲目和鹵莽。姿態、形象成為了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的第一追求,那種小家子氣的身邊瑣事自然從她們的口號中消失了。
當然,要把各個層次、各個族群女性的要求匯總起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於是,將男性本身列為敵人就成了很容易找到的一個共通點。所以許多主婦都搖著頭表示:“女權運動當然贊成,但是做法好像太激進了。”在年輕女性中也有不少人持這樣的看法。
綜上所述,在女權運動的支持者中,本身就包含了態度差異,而與反對者之間的差異就更大了。
從被動的女人轉為主動的女人
自從美國發起女權運動以來,將“附屬於男人的女人徹底解放出來”便成為這個運動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通俗來講,也就是“從被動的女人轉為主動的女人”。
可是,這種反客為主的角色變革究竟能否實現呢?這是一個事關重大的問題,因為它的實現與否,決定了女權運動能否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講,先前提到的那些口號標語是多麼微不足道。
如果說貞女和從軍慰安婦是侵略的助長者,那麼女人不必保持貞潔,儘可偷情賣笑,只要不去做慰安婦就可以了;而徹底實施避孕教育,只須在學校和家庭匯入性教育即可;墮胎費用由國庫承擔,只要政府真正想做也非常簡單,儘管日本被稱為“墮胎天國”,但是與日本現有的醫療保險赤字比起來,墜胎費用簡直是小菜一碟;至於粉碎性的遊戲化,如果真能做到,則墮胎也會日益減少,豈不是一舉兩得?反對禁止墮胎之類的口號也不用叫了。
如此來看,任何一個目標都不是沒法實施的。
至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就更加容易解決。消除男女勞動報酬的差距,承認女性的能力,工作中對男女一視同仁、同樣嚴格,女性不必再為男性同事端茶倒水,增加托兒設施……一切都非常簡單。
女權主義口號下的女人(3)
對女性的要求全盤接受,是不是女性就得到了解放?就能從附屬男人的處境中解脫出來呢?
遺憾的是,答案卻是“否”。即使接受女性的這些要求,女人依然不可能同男人真正平等。
為什麼?
理由很簡單:性並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