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寂寞喧囂 作者:吻火

宿舍

延印法師從小醉心於中國武術。

生在河南,得地理優勢,自然很早接觸到了“寺以武顯,武以寺名”的少林寺,十多年來,他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少林精神的博大,乃至如今,雖然已是佛學院的學生,仍無一日不苦練功夫。

我們去他宿舍採訪的時候,一開始便談到了武術,他說,中華武術實在太博大了。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到的。更不是武俠小說中說的,一夜之間能夠成為某某方面的高手。但它也極平常。有的人一生達不到高境界,為什麼,因為他不明白武術是什麼。按醫學的說法,既不符合生理也不符合醫理,甚至是自殘。甚至給人一種錯誤的感覺——練拳的人一般都是露著胸毛、拿根棒子,非常兇猛的樣子,其實那樣就見不到拳的東西了。古人說,拳術是一門學問。拳乃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誠方可得。誠不僅僅是說我們現在的誠心,它有著很深的內涵,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領會。我推崇少林的心意拳,但不反對少林別的拳種,其實各個拳種在形式上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如果每一個拳種都能和心意這兩個字相應,都是不錯的。我對拳法的理解來源於少林文化對我的影響,少林文化已經溶解在我的血液中了,想再把它忘記都不可能。當然,拳法基於文化,並不僅僅依賴文化本身,必要的實踐還是不可少的,我可以無愧地說,少林寺周圍每座山上都滴著我的汗水。

心意拳是屬於內斂還是外發型的拳法?

有很多人說少林拳是先發制人的,是外向的。其實這都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拳本身哪裡有什麼內家外家之分呢?少林拳稟承著佛教精神,佛教那麼博大,拳能不博大嗎?能隨隨便便先發制人嗎?這是一個非常滑稽的問題。就好像中國人管土豆叫土豆,外國人還這樣叫嗎?名字都是害人的。拳也是如此,不要分內家外家。現在社會上許多人看待問題都過於簡單,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們並非如實地看到,不是過分樂觀就是過分悲觀。就像病人一樣,身患絕症還對自己說,我會好起來的,可這與實際相差很大,這不是過分樂觀嗎?還有一種人幹什麼都覺得不行,好像找不到答案,認為人生很苦。就像病人有了病,認為自己病得很重,其實透過正確的治療是完全可以恢復的,但是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這就是過分悲觀。如果你治療,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就是實相。所以說我們看到的經典都是有偏差的,因為首先建立在實相上,所以我們見到的禪師其實很平常,舉動也很平常。

由拳法談及人生,延印的每一句話都講得非常認真,而且我們注意到,他在講的時候兩手張開著,總不斷在動,好像有一個巨大的球體在他的胸前,想必這與他醉心的武術有關。

話題被我們生生扯回到佛學院:是佛學院三年的學習經歷讓你由一個喜愛武術的人變得如此博學深思?

NO!不完全是這樣的,我的改變從少林就開始了。如果說去少林寺學武以前我還是個懵懂的愛惹事的小孩,那麼,接觸到了少林武術和其背後深遠的佛教思想之後,我的思想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比如少林寺本身,過去覺得它太博大了,博大得根本無法把握,可是,當我真正深入其中的時候,我發現,少林寺並非是神話中的,而是現實中的,它確實了不起,但是並非神乎其神,它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是讓人感覺很不一般的實相。這種實相引導我成為一個信徒,我真心真意地拜永信大和尚為師,成為一個少林弟子。我的今天受到了少林文化的巨大影響,這一點是肯定的。少林文化是以整個華夏文化為底蘊的,我在這裡直接吸收到了禪的真意。

是中國禪?

NO!這種說法至少是不嚴謹,禪哪裡有什麼中國外國之分,佛陀那個時代的禪和現在的禪是一個禪,他早就圓覺了。現在的很多學者在某種意義上也為佛教做了貢獻,但是同時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響。很多是不負責任的。誤導了人,因果是非常不好的。禪在實相上都是一個東西,只有愚人才會人為地分開。現在有很多人是打著研究佛教的幌子在做事,美其名曰研究佛教。要我說,要想參與宗教,必須信仰宗教。否則,貧人說食,飢人說飽,有什麼用呢?當然,不排除學者中有些是非常了不起的。像梁漱溟、楊仁山、譚嗣同等人,但是有幾個人會達到那種高度?

把禪結合本土文化細分,難道不是方便法門?

是,但是不要忘了,方便出下流。雖然方便,不夠善巧,不對機。不對機又有什麼用呢?這達不到弘法的目的。

所以,我覺得,是學佛改變了我的人生,而不是讀書。讀書的作用絕不是像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