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寂寞喧囂 作者:吻火

些人所說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在的有些讀書人,文化水平不低,但是做出的事情有些是很難讓人恭維的。我們不要老是從經驗上看人,這是不好的。比如很多人覺得出家人可憐,這也不敢那也不敢的。其實,出家人連家都敢出,還有什麼不敢的?比如敢不敢吃肉的問題,要我說,這不是一個敢不敢的問題,而是一個願意不願意的問題,因為眾生太苦了,我為什麼要吃他的肉?

你所說的學佛改變了你的人生,那你能否談一下對人生的理解?

首先,人生是一種矛盾的集合體,有了矛盾才能圓融。假如沒有大地的引力,你能產生爆發的力量嗎?就拿學武術的人來說,很多人只是認識到肌肉的力量,卻忽略了和大地引力的對抗。其實,武術中很多部分是在和大地引力的對抗中表現出不平凡的一面的,不承認矛盾的存在怎麼能行呢?其次,對人生要有一顆平常心,佛家認為見到啥就是啥。我見到山了,高高山頂立,見到水了,深深海底行,這是大自在。最後我想說,人生的高境界在於無我,佛家很講究這一點,是讓我們忘記小我,產生大我。你如果不願意捨棄小我,如何陶冶自己的情操,如何礫煉自己?

28、釋延可:幼時拜師,信仰從…

俗姓趙,20世紀70年代生於河南周口

採訪時間:2002年5月6日中午

採訪地點:中國佛學院(北京法源寺)

春節時在少林寺就見過他,他顯得有些“過分”文靜。那日,我們在方丈室坐了好長時間,他始終不多說一句話,只是靜靜地傾聽,不時面露微笑。別人介紹說他是中國佛學院的學生,這是放假回來拜望師父。因同在北京藍天下,我們約好回京後再去拜訪他,但回來以後塵俗的事情太多,而延可法師的學業又頗重,不得已,竟一拖再拖,拖到今日。

見到延可法師的時候,他正在法源寺後院看書,那種悠然而安詳的神態讓人在陶醉之餘生出些羨慕來。我們迎上前打招呼,他微笑著還禮。說明來意之後,延可法師稍微考慮了一下時間,約我們到不遠處的一間明淨的空房坐下來談。

延可法師神態安詳、談吐從容,眉宇間不經意中透露出讓人忘俗的氣韻。用世俗的眼光看他,是一個絕對的美男子。

開始是泛泛而談,後來慢慢進入了正題。

“先從中國佛學院說起吧”,他說,“我是1999年秋來此修學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佛教團體所承擔的社會義務在逐步發生變化。知識和信仰是同等重要的,中國佛學院是修、學合一的非常優良的環境。這裡的課程設定比社會大學還要滿得多,而且非常有規律,除了日常學業,還有早殿、晚殿和坐香。而這裡的課程,除去對漢傳佛教諸宗教理進行全面、系統的修學之外,還要進一步學習一些社會知識,諸如: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古代漢語、外語、政治、法律等等。”

“中國佛學院和少林寺在你看來有何不同?”

“兩個地方每天所面對和修學的同時信仰這一課題,所感受的同是僧團的清淨和合以及師長的慈悲教誨。兩處地域有別,但信仰上修學所得的法喜(注:佛教用語,指修完佛法所得的內心歡喜和受益)是共同的。”

風把窗外的古樹吹得瑟瑟作響,他抬頭往窗外看了看,“多像少林寺的風呀!”延可法師輕輕讚歎。“我很小就到了少林寺,所以較早接觸到了佛教思想。我的信仰便是從少林寺開始的,就在這樣一段純真的年歲中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生命定位!我有今天的信仰,需要感恩的人太多,最值得感恩的是少林寺的永乾上人和永信上人……”

說到這裡,延可法師表情莊重起來,談話出現了短暫的停頓。從他的語感和表情中很顯然地流露出:他雖然身在京城,但是那個為他找到了生命理由的古老寺院依然時時讓他牽掛。

稍後,延可法師繼續談。他說,自己剛剛出家時年齡較小,也常常讓師父費心,師父的慈悲誘導和對他生活無微不至的關照讓他感受到來自長輩的溫暖和佛教事業的不同尋常,也讓他領悟到佛法的威儀和個人信仰的嚴肅,這種無聲的接引後學的教化精神已經深深地傳承到他的身上,將使他受益終生。

“但是,在他們身邊的時候,自己沒有很用心學習。現在想來覺得總非常遺憾,同時也非常懷念那些日子,很希望將來能再次回到他們身邊,彌補我內心的遺憾……”

採訪完畢,延可法師引我們參觀了法源寺的全貌,經過他的宿舍時,還邀請我們進去坐了一會兒。宿舍和我們平時見的大學宿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