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小說:寂寞喧囂 作者:吻火

擔起了導遊的職責,邊走邊介紹給我聽——

你知道少林寺為什麼要建這麼多塔嗎?聽人說,“塔”在古代印度語叫“塔婆”,意思就是墳墓。塔林就是歷代和尚的墓塔群。這些塔因為和尚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佛學修養、子徒多少、威望高低以及經濟情況的不同而外形有所不同。原則上是一個和尚死後建一座塔,以安放骨灰。也有一個和尚建好多塔,其中有壽塔、身骨塔,衣缽塔……

你看,這是整個塔林中最古老的塔,這是在1190多年前,唐貞元七年十月為當時法玩禪師所建的塔。這個塔六米多高,從外形上看去像個小亭。法玩禪師當年是篙洛一帶講經說法的高僧,他的師父大照大師的師父,就是當年曾被稱為三帝國師、兩京法主的神秀大師。

這邊的塔,是三百多年前,清康熙五年六月,為少林寺最後一代欽命方丈,彼岸寬大和尚所建的。

我們這塔林中的寶塔,一般都為一到七級。可你發現了沒有,這座塔有九級,塔的四周又多建了一圍女兒牆。那是元仁宗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國師,雪庭福裕大和尚所建的靈塔。這座寶塔,是整個塔林中職位最高,在政界權威最大的一位大和尚的塔……

大約一個小時的樣子,我們走出塔林,他合手向我道別,說想去後山看看。我對他的熱情表示感謝,他什麼也沒說,轉身走了,很快消失在山林中。

30、釋延傳:懲惡徒焉用禪杖,…

俗名曹世成,1977年生於江西上饒餘干縣三塘鄉蔡壟村

採訪時間:2001年10月20日下午

採訪地點:少林寺釋延傳禪房

延傳法師生得一副羅漢相。身材算不上高大,但虎體熊腰,走起路來健步如飛,一看便是行武出身。

他的房間座南向北,光照很好,陽光打在供桌達摩像的身上,泛著燦爛的光。我們便沐浴在陽光與佛光中進行了一次愉快地交流。

他泡上香茶,開始講。他12歲便離開家來到少林學武,至今已有13年,正式出家也已經6年了。對於過去,他覺得就像在彈指一揮間,時光便飛走了。自己從一個愛練功夫的小男孩長成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說,外面的人都會覺得每一個少林人都是一個傳奇,對此我承認,因為生命本身便是一個傳奇,但是,傳奇的情節和傳奇的味道是不同的。很多人關注情節而忽視了味道,這是捨本求末呀。其實我來少林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想學武。那部《少林寺》影響了一代人,現在寺院中有幾位法師和我的情況差不多,因《少林寺》而來,便沒再回去,你說,這是不是緣?聽師父說,《少林寺》上映之後不久,少林寺的門口天天都跪滿了想學功夫的人,不光是中國人,還有外國人,有好事者算了一筆賬,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到現在,慕名來少林學功夫的不下200萬人,為什麼惟獨我們幾個成了僧人,而且留在了這裡?說到家,這就是緣。只有這個字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我認真點了點頭。表達了我對他的第一印象:一個行武出身的僧人,身上卻頗有些秀才氣。

這個比喻把法師逗笑了,您真會開玩笑,我這塊頭還秀才呢!不過,您的眼力也算是很好了,能夠一眼看過我多年的痕跡。

講到這種變化,他很虔敬地望了一眼達摩像,說,我的這種變化是法身父母給的。

您的師父?

對,就是永信大師!記得我當年還在武僧團的時候,大師便經常去看我們練武,有一次,我為了讓師父重視我,練得格外賣力,師父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之後把我叫到一邊對我說了一句我一生不會忘記的話——武術固然重要,只是修行的一個方便法門,且不可因此忽略了文化。這話讓我想了一個月,為了理解前半句,我讀了大師的“武術禪”要義,為了瞭解後半句,我開始有意識地和一些文僧接觸,慢慢發現了新的修行之路。後來我出家了,師父依然經常叮囑我多讀書,並在1996年推薦我去了廈門南普陀,真正接觸了佛法,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所學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是多麼幼稚……

延傳法師很健談,和他在一起,感覺像個多年的老友,他的身上有一種特有的親和力。我無意間看了一下他禪房門後堆放的兵器,那根鑌鐵禪杖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讓我一下子想起了魯智深,再看看延傳法師的法相,也頗有幾分智深法師的神韻。延傳聽我這樣說,很是開心,當場輕輕拿了起來,遞給我。我沒準備,不知深淺地接過來,老天!差點閃了我的腰!那禪杖足有百斤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