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以後,自己押著楊業去西南城勸降時,潘美是隨在自己身邊的,他當時如果想與太原偽宮前的軍隊聯合一起把自己除掉,也是易如反掌的事。看來這個人基本上也可以排除。但如今德昭死了,他會不會有過激的行為?
萬一潘美真發起瘋來怎麼辦?趙光義想來想去,決定把京東轉運使樊若水調到河北,而且把河北東、西兩道的糧草、監察大權都交給他,破例讓他擔任河北東西兩道都轉運使,以限制河北大軍的糧草供應。轉運使總領糧草、監察周郡,這是太祖定下的規矩,潘美沒有理由不接受。樊若水又是個極精明的南方人,有的是好主意。只要把自己的意圖對他稍作交待,他就會把事情辦得八面溜光。
挑得起大梁的將帥還有誰?那就只剩下李漢瓊了。當初把李漢瓊調進京師,是想讓他在京城搞一個造船務,專一掌管水軍事宜,曹彬卻堅持讓李漢瓊到河北前線,而讓一個姚樺哥管理水軍之事,這是不是可以認定曹彬對李漢瓊也有些不放心,才把他打發出汴京呢?圍攻河東劉繼元時,據孫全照密奏,當時孫全照一軍原定要開到北線與宋偓大軍會合,可是半路上卻被趙德昭脅迫,改道去追趕李漢瓊,這是為什麼?這不僅說明李漢瓊願意與趙德昭站在同一條陣線上,還說明宋偓沒有表示願意與趙德昭站在同一陣線上,趙德昭要指望李漢瓊成其大事,而不再指望宋偓!再聯想起在太原,自己率潘美等將帥到西南城勸楊業時,李漢瓊可正在偽宮之中啊!擁立趙德昭的口號最初就是從偽宮附近喊出來的,這不是再明白不過的事了嗎?
還有荊嗣、姚樺哥這兩個人,一個是曹彬的部下,一個是李漢瓊的部下,不過他們都不是能掀起大浪的人,可以不在考慮之列。
武臣如此,那麼文臣呢?沈倫一天到晚忙於雜務,不像個有野心的人,況且他現在已經是首相,犯不上再去冒多大的險。盧多遜?他一直覬覦著首輔之位,從他平常的人際關係上看,這個人是個十分實際的人,誰有權勢他就跟著誰幹,根本不會去管什麼正統還是不正統。當年他是周朝的狀元,一看柴宗訓靠不住,掉過屁股就死死紮在趙匡胤懷裡。如今自己穩坐在龍床之上,他絕不會再去投靠一個比柴宗訓強不了多少的趙德昭!李昉呢?是個和事佬,膽子也不大,更不會參與到這種事情中去。趙廷美?他是趙普在朝堂之上鄭重宣佈的下一代皇帝,絕不會去擁立德昭。除了這些人,就只剩一個趙普了。趙普的心思十分複雜,從情理上說,當年他擁立了趙匡胤,不久便當了首相;後來又擁立了自己,自己是不是也應當很快恢復他的首相之位呢?如果他真這麼想,就是沒有脫出俗人之見。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恢復他的首相之位。試想:如果他居功復相,莫說是盧多遜,就是沈倫之流,也未必能服他管束,其他官員不是沈倫的幕僚就是盧多遜的親信,突然換宰相,中書省非大亂不可!所以從皇上的角度考慮,只能讓他先躲幾年清閒,日後時局穩定,也就用不著他了;如果不穩定,再起用他才順理成章。此時的趙普心裡一定
第十八回 皇帝出京訪名將(2)
趙光義感到一切思路都清楚了:如果把信任分成十分,對曹彬的信任應該在九分,對宋偓的信任在八分,對潘美的信任在五分,而那個李漢瓊,倒要認真考慮該怎麼對付。雖然前些天採納了曹彬的建議,將李漢瓊調回了相州,可他手裡還有一支勁旅呢!趙光義思來想去,決定採用一種出人意料的方法把他瓦解掉。
“宣曹彬偏殿議事!”
“遵旨!”閻承翰飛步出宮,把曹彬宣到殿裡。曹彬拜叩之後,趙光義破天荒地跟他賣了一次關子:
“曹樞密,你猜一猜,朕今天宣你為了何事?”
“以臣愚見,陛下一定是想對契丹重新開戰了!”曹彬沒有多想便答了出來。嘴上雖然這麼說,心裡卻在想:趙光義叫他來,肯定不會是對契丹開戰的事,而是一件出乎他意料之外無法預料的事。
果不其然,趙光義搖搖頭道:“契丹要狠狠地打,可是朕不想再打無準備之仗,眼下還不是全面開花的時機。曹樞密不要總想朕一找你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朕也是血肉之軀,就不能和貼心近臣說幾句輕鬆的話嗎?”
“陛下有何驅使,臣乞明示。”
“武功郡王薨逝前指責朕沒有及時犒賞有功將士,朕當時心緒不佳,所以傷了武功郡王的面子,還為此讓他送了性命,朕心裡難受啊!可是人死不能復生,朕惟一能告慰武功郡王的,也只有補賞有功將士,讓他在九泉之下瞑目了。”
“陛下英明!”曹彬立即拱手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