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鄧州(2)
“陛下聽了臣的話大概會感到好笑,本來嘛,自古嫡長繼承,天經地義,太子就應該是元佐的。退一步說,陳王元僖、冀王元份皆有賢名,怎麼會輪到韓王德昌呢?臣以為此中又隱伏了無數天機,且聽臣慢慢道來:陛下的名諱上為日,下為火,取火德耀日之意。而陛下諸龍子之中,只有德昌的名字是‘日下復有一日’。陛下若是不信,可以一一驗之:元佐的佐字,分明是‘輔佐人主’之意,所以命中就不可能是天子之身;至於‘僖’字、‘份’字,不過是‘喜人’、‘分人’而已,有誰是火、日之象?”
趙普話裡所說的“陛下名諱上為日下為火”,是說趙光義當了皇帝后,改御名為趙炅,本書之所以一直使用“趙光義”這個名字,是因為讀者皆知趙匡胤的弟弟叫趙光義,不少人並不清楚他改名叫趙炅,故因其俗而已,誠望勿以為誤。
儘管趙普說得頭頭是道,趙光義還是認為那不過是文字的偶然巧合,未必真有什麼天機可言。在這件事上,他並不想參考趙普的意見,更何況眼下他考慮的還是怎麼平衡朝政,根本沒想立太子的事兒,即使立太子,也要等到趙普離開朝廷再說。他很快把話切入自己想說的正題:
“丞相剛才說你已是年過六十的老人,這話讓朕好不感慨!朕本來打算召丞相回朝幫助朕彈壓百官,坐謀廟謨,可是這兩年眼看著丞相忙東忙西,沒有一絲一毫的空閒,朕時常感到於心不忍!朕實在不能再這麼用丞相了,否則子孫後世也會罵朕不懂得關愛老臣。眼下盧多遜已除,朝廷大體清肅,朕打算讓丞相好好休息幾天了!”
幾句話說得趙普大大地吃了一驚,緊接著感到從心底往上冒冷氣。他實在弄不清又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趙光義:難道是剛才勸他立太子沒說到他心坎兒裡?不像啊,他這些話絕不是即興而言,肯定是尋思了好久才講出來的!這一剎那間,趙普的腦子已經轉了上千轉,最後他明白了:儘管在趙廷美這件事上格外小心,最終還是把自己繞了進去!就趙光義內心來說,他恨不得早一天把趙廷美弄死,可他又不想再揹負誅殺宗親的惡名聲,所以李昉等人上書要求處死趙廷美時,他卻採納了自己的建議,先把趙廷美攆到洛陽。他心裡十分明白:朝廷中一定會有人不服這個判決,要求對趙廷美從嚴懲處,到那時他再採納新的建議,就可以把除掉趙廷美的罪名一股腦兒推到大臣們身上去了!偏偏自己讓李符搶了這個先,聰明絕頂的趙光義肯定會猜到李符所言是他趙普的意思,然後再把自己和李符統統攆出京城!這樣一來,好人他做了,除掉趙廷美的罪名推到了自己和李符的身上,無論在趙元佐那裡,還是在趙氏所有宗親面前、在所有朝臣面前,他都是個仁慈的皇帝!厲害啊!厲害啊!事到如今,再說什麼也沒用了,只剩下遵從皇上安置的份兒了。趙普儘量抑制著頹唐和無奈,鎮定自若地問道:
“謝陛下關愛老臣的一片真情!不知陛下打算讓臣到何處去?”
趙光義笑了,說道:“鄧州的張永德主動請纓,到滄州前線去了,這事兒丞相也知道。朕以為鄧州是鎮遏西南夷的重鎮,自唐朝以來,都是朝廷重臣出任節度。丞相還帶著太尉兼侍中的職銜,也好增重其勢,勉為朕坐守鄧州,不知丞相能否體諒朕的一片苦心?”
趙普起座拱手,說不清心裡的酸甜苦辣,言道:
“臣領旨,明日便行!”
“慌什麼!沒這麼急!”趙光義連聲勸阻。“丞相為大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這次出京,朕要大擺宴席,為丞相餞行!朕這幾天一直在想劉備對待諸葛亮的態度,他用諸葛亮用得太狠了,他那個兒子也太不爭氣,竟然讓一代名相死在了五丈原!唐朝那個會作詩的杜甫不是寫過《蜀相》詩嗎,‘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啊!杜甫是在罵劉備父子不懂得珍愛老臣,朕豈能也落下千古罵名?所以昨天朕摘了這首詩中的一聯,寫成字幅送給丞相。丞相到了鄧州,儘可以不下堂而治之!”說完,從案下取出一幅錦綾,遞給趙普。
趙普接過字幅,口裡喃喃念著:“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再也忍不住,兩滴老淚迸出了眼眶。趙普前腳離開汴京,趙光義後腳便對中書省來了個大改組,參知政事李昉升任首相,開封府尹李穆、翰林學士呂蒙正為參知政事。李昉、李穆都是前朝老臣,又都是寬厚的長者,比趙普、盧多遜好處多了,所以百官大都表示擁護,有幾個不甚擁護的,也找不出什麼理由反對。只有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