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能幹,如今中書舍人也缺,翰林學士也缺,寇某意思把他從刑吏泥坑裡弄出來。他的文筆很好嘛,連皇帝都十分欣賞。”
“刑寺之官,本相以為做箇中書舍人知制誥足矣。”呂端接著說道。他真怕寇準腦子一熱,把王欽若提拔成翰林學士。
又議了幾個人,不歡而散。寇準剛愎慣了,也不管呂端和張洎怎麼想,沒過幾天,便把王欽若提拔為中書舍人。王欽若寫的第一道制誥,就是任命丁謂擔任夔路轉運使。寇準為什麼最終採用了張洎的方案呢?一是覺得張洎所言有些道理,所以先安排丁謂擔任夔路轉運使,日後業績卓著,再行提拔不遲。他親自找到丁謂,囑咐他好好幹,幹出個樣兒來,立即提拔他擔任四川轉運使。丁謂大喜過望,給寇準規規矩矩磕了三個頭,表示從今以後,惟寇公馬首是瞻,絕無二心,沒幾天便走馬上任去了。
呂端把寇準的專斷稟奏了趙光義,趙光義為了均衡中書權力,又安排剛剛提拔的御史中丞李昌齡為參知政事。剛轉過年沒多久,又出了一件事:曹彬的兒子曹燦從西北馳回汴京奏報軍情,說西夏那個李繼遷反覆多變,前兩年是假投降,最近聚集了一萬多人攻打靈州,不知該忍讓還是該出擊。趙光義近些日子幾乎每天都頭痛難忍,動不了這個腦子了,傳命呂端和柴禹錫分別上書拿出方略。柴禹錫很快上書,力陳朝廷應該發兵。呂端一時拿不定主意,託閻承翰先捎話兒給趙光義,說這樣的大事,宰相一人很難定下,需召集百官共同商議,過幾天以中書省的名義上奏皇上。閻承翰如實給趙光義一說,趙光義點頭讚道:
“還是呂端聰明!”
“陛下,張洎求見了幾次,都讓微臣擋回去了。微臣看陛下今天精神挺好,要不,宣張洎來給陛下解解悶兒?”閻承翰試探著說。
“解悶兒?朕猜想他是給朕添悶兒的!”趙光義不以為然。
“是是!”閻承翰躬身言道。
趙光義躺在榻上,又覺得十分無聊,對閻承翰說:
“可憐他求見了好幾次,宣他到大慶殿來吧!”
“是是!”閻承翰躬了躬身,快步出殿。
一刻工夫,張洎氣喘吁吁地來到大慶殿,進殿就跪:
“陛下龍體可康復了?臣無時無刻不惦記著,連覺也睡不踏實!”
“難得張愛卿一片忠心。”趙光義朝他招了招手。“平身吧。愛卿有何事要奏?”
張洎從地上站起來,趨到趙光義榻前,俯身奏道:
“陛下龍體欠安,還要憂勞國事,臣真是憂心如焚。可是呂端丞相卻不慌不忙,一連幾天議論來議論去,臣以為有失大臣為國謀劃之體!”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十五回 宋皇后愴然辭世(8)
趙光義未置可否,問張洎道:“依張愛卿的意思,朕是該出兵還是不該出兵?”
張洎在李順之亂時曾寫過幾道聖旨給西北將帥,總體的意思是靈州曠遠之地,土瘠民頑,朝廷派大軍征討,所得甚微,所失甚大,命將帥們不用去管它,只要李繼遷不再內侵就行了。據此,他揣測趙光義的意思還是不發兵,於是奏道:
“臣以為西夏一地,從唐朝以來就是羈縻之邦。本朝開國以後,太祖皇帝用的也是撫綏之策,小醜跳樑,不過貪圖幾粒糧食而已。朝廷給他們一點糧米,遠比興師打仗損失小得多,故而臣以為還是以不出兵為上策。”
趙光義搖了搖頭,說道:“朕原來也這麼想,可今天不這麼想了!”
“陛下!”張洎有些慌亂,問道:“這是為何?”
“原因有二。”趙光義一字一頓,落地有聲。“其一,唐朝羈縻西夏之地,那是因為靜難節度使一直尊奉唐朝政權,不敢有所背叛。太祖皇帝不動他,也是因為他對大宋恭順備至,遣使進貢。如今李繼遷反覆無常,動不動以武力相威脅,朕若是再忍讓,豈不讓他覺得朕是怕他?其二,朕如今病成這個樣子,說不定哪一天就追隨太祖而去了。朕要給子孫留下一個完整的大宋疆土,絕不允許李繼遷啃掉一口!”
張洎沒想到趙光義如此反覆無常,說變就變,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今天這一奏又擰了皇上的勁兒,真是畫蛇添足,追悔莫及!他本來是想把呂端擠掉自己當首相的,沒想到搬起石頭又把自己的腳砸了!情急之間,掉轉話頭說道:
“陛下廟謨勝算,實在高出臣等萬倍。陛下,臣還有事要奏。寇參政執政以來飛揚跋扈,臣實在無法與他共事了,臣請解職,望陛下恩准!”
“你六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