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文武北洋 作者:老是不進球

是啊,假若袁世凱在稱帝之前身亡,今人對其究竟如何評價,真的很難說哩!法華寺這些年,每去北京時,我總想去抽空找找法華寺,也就是譚嗣同深夜來找袁世凱密談的那座古廟。

袁世凱之所以成為中國近代劇中的大白臉,這座京城名剎應該算是他的第一個舞臺。

從被指責出賣了光緒皇帝與維新變法志士,到彈壓“義和拳”、“紅燈照”等民間排外運動;從恃武力逼清帝退位,到施詭計使自己留在北京當國家元首;從冒天下之大不韙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到悍然宣佈取消共和國體恢復帝制,近代中國的幾乎每一件大事都與袁世凱有關。這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戊戌年的背叛行徑——人們說,不是他在“變法”關鍵時刻的卑鄙出賣,中國近代的第一次全面政治改革就會一舉成功,年輕有為的光緒皇帝就不會遭黜反倒會在康有為等維###人的輔佐下力挽汪瀾,讓中國走進新時代。果若如此,中華民族與現代世界的差距也就不會拉得太大。

這樁歷史公案太刺激!

北洋軍首領袁世凱奉令晉京,破格受到光緒皇上的兩次召見並被加授兵部侍郎銜(約等同於從一個精銳師師長一躍升為國防部副部長!)。回到旅居的法華寺裡後,浩蕩皇恩正灌得他深更半夜暢想之際,忽有不速之客登門造訪,且不待門人通知,就闖進內宅!看名片方知,此人乃軍機處的章京(秘書)譚嗣同。

然後,兩人閉門密談。一個是不顧一切要拯救被困於深宮中的明君、並決心以暴力強行推進改良大業的熱血黨人,一個是手握精兵、且身為維新圈兒裡的“強學會”會員的壯年將領;兩人一文一武,均是受“聖上”信任的漢人精英,歲數相差也不大(時譚三十二歲,袁三十九歲),故應能談得來。

不期,古廟夜談之後僅兩天,慈禧太后即從頤和園返回宮中宣佈親政,而主持新政僅百天的光緒皇帝卻戚然被囚——“戊戌變法”慘敗。

兩位夤夜密談者,一個和其他五位維新同志頭滾菜市口刑場,成了千古凜然的烈士;一個則在民間的罵聲中不斷被拔擢,直至位極人臣的第一漢官。兩位密談者的結局真是相去天淵!我儘管自忖對北京有些熟了,但對譚袁密晤過的法華寺究竟在何處卻一無所知。讀到的相關書中,說起發生在那座古寺中的密談,已十分翔實,但說起其具體方位,均語焉不詳。

某次去潘家園“淘”舊書,滿載而歸途中,車經天壇路,驀然見到路牌上有“法華寺”的地名。但箭頭指處,是一座大棚化的農貿市場。

停車暫借問,或恐有遺存?一位老人遙指樓群裡,慨嘆:有座古廟來著,早沒啦!那是什麼時候的事啊!

我遂對法華寺不存念想,只道是該寺已在火柴盒式的居民樓群中與世長辭矣。

然而,就在全然無意間,我結識了北京市東城區文物管理所的所長李志誠先

生,他的一番話讓我頓感柳暗花明。老李點撥道:你要看的法華寺不在南邊,就在我們東城,可能老北京的法華寺不止一處。

他不光很熱情地接待了我,而且還馬上安排屬下李繼寶專程陪我前往其“勢力範圍”內的法華寺舊址探看。於是,原以為早已辭世了的古剎,瞬間復活了。

對了,不能不交代的是,這一次,老天爺還是沒忘朝我頭上灑點陰雨,而且,這回已經是酸雨了——滴在身上和車窗玻璃上的,都是泥黃色的點子。大自然雖寬大無邊,但偶爾也會朝無休止地折騰他老人家的某個地區的人類來點小懲戒什麼的。

文管所的司機輕車熟路,一會兒就把車開到了王府井大街的北口,向東稍拐,便轉到了華僑大廈的停車場。

正疑惑,小李已領我從停車場後門出去,走進一條小巷。

“到了,就是這個大雜院兒。”他停在了一個極不起眼的小門兒口。

我留心了一下破門框上的小紅門牌:多福巷44號中國的寺廟都是坐北朝南,法華寺應不例外。只是,眼前的一排排毫無套路的老房子擠在一塊兒,分不出個東西南北來了。往院裡走走,我才明白,我們是從最北邊進入了原先的法華寺——我走歷史的後門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漳洹猶覺淺(10)

從後往前看,滿目傷心景。

早沒了大雄寶殿和東西配殿,只通往東邊院落的廊門上方有些失了色的畫梁。一戶擠一戶的陋室把個京都名剎塞得滿滿當當。從昔日神們住的殿堂飛簷往上看,北面的華僑大廈岌岌乎壓在頭頂。

小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