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小說:文武北洋 作者:老是不進球

同,字復生)入袁世凱所寓,說袁勤王,率死士(敢死隊)數百,扶上(皇上)登午門而殺榮祿,除舊黨。袁曰:“殺榮祿乃一狗耳!然吾營官皆舊人,槍彈火藥皆在榮祿處,且小站去京二百餘里,隔於鐵路,慮不達事洩。若天津閱兵時,上馳入吾營,則可以上命誅賊臣也。”梁啟超的文字則更是繪聲繪色,像親歷一樣生動:初三日夕,君(譚嗣同,下同)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直詰袁曰:“君謂皇上何如人也?”

袁曰:“曠代之聖主也。”

君曰:“天津閱兵之陰謀(意即太后將把皇帝騙至榮祿兵營宣告廢黜),君知之乎?”

袁曰:“然,固有所聞(老袁不掩飾自己已經知情)。”

君乃直出密詔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聖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則救之。”又以手自撫其頸曰:“苟不欲救,請至頤和園(慈禧太后處)首僕而殺僕,可以得富貴也。”

袁正色厲聲曰:“君以袁某為何如人哉?聖主乃吾輩所共事之主,僕與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護之責,非獨足下,若有所教,僕固願聞也。”

君曰:“榮祿密謀,全在天津閱兵之舉,足下及董(董福祥,掌‘甘軍’)、聶(聶士成,掌‘武毅軍’)三軍,皆受榮所節制,將挾兵力以行大事,雖然董、聶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變起,足下以一軍敵彼二軍,保護聖主,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指揮若定,不世之業也。”

袁曰:“若皇上於閱兵時疾馳入僕營,傳號令以誅奸賊,則僕必能從諸君子之後,竭死力以補救。”

君曰:“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袁笑而不答。

君乃曰:“榮祿固操(曹操)莽(王莽)之才,絕世之雄,待之恐不易矣!”

袁怒目視曰:“若皇上在僕營,則誅殺榮祿如殺一狗耳!”

因相與言救上(皇上)之條理甚詳。

袁曰:“今營中槍彈火藥皆在榮賊之手,而營哨各官亦多舊人。事急矣!既定策,則僕須急歸營,更選將官,而設法備貯彈藥則可也。”

乃丁寧(叮嚀)而去。時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至初五日袁復召見,聞亦奉有密詔雲。至初六日變遂發。單從這兩段文字上看,手握精兵的袁世凱真是大義凜然的偉丈夫——你們黨人拿我袁某當什麼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聖明君主,不光是你們的事,我也會隨你們之後拼死去做的!殺榮祿算什麼?還不就像殺條狗一樣簡單?但是,要有前提,即必須是皇上到我的營中來當面命令我。

康有為和他的弟子們都相信,袁世凱是新派人士,他不光曾捐給維新組織強學會五千銀元,而且還在風雲突變之際派幕僚徐世昌專門到康的住處表明其政治態度,所以,他們勢在必然地選擇了袁。

那麼,當事人袁世凱是怎麼記述是夜秘談的呢?民國十五年(1926年)2月發表在上海《申報》上的袁氏《戊戌日記》裡,是這樣寫的:(初三日晚)正在內室秉燭擬疏稿(為給皇上寫奏摺在思考),忽聞外室有人聲,閽人(看門人)持名片來,稱“有譚大人有要公來見,不候傳請,已下車至客堂”。急索片視,乃“譚嗣同”也。

餘(袁自稱)知其為新貴近臣,突如夜訪,或有應商事件,停筆出迎。

渠便服稱賀,謂有密語,請入內室,屏去僕丁。

心甚訝之。延入內室,敘寒暄,各伸“久仰”、“見晚”周旋等語。寒暄過後,譚嗣同先講了一通他與康有為曾怎樣向皇上力薦袁、但都因榮祿阻礙,所以袁雖“辛苦多年,中外欽佩”卻升遷甚慢的大有挑撥意味的話,之後,話鋒一轉,出示了一紙“如名片式”的救駕方案:內開“榮某謀廢立弒君,大逆不道,若不速除,上位不能保,即性命亦不能保。袁世凱初五請訓,請面付諭一道,令其帶本部兵赴津,見榮某,出諭宣讀,立即正法。即以袁某代為直督,傳諭僚屬,張掛告示,佈告榮某大逆罪狀,即封禁電局、鐵路,迅速載袁某部兵入京,派一半圍頤和園,一半守營,大事可定。如不聽臣策,即死在上前”各等語。

予(袁自稱)聞之魂飛天外,因詰以:“圍頤和園欲何為?”

譚雲:“不除此老朽(太后),國不能保!此事在我,公不必問。”

予謂:“皇太后聽政三十餘年,迭平大難,深得人心。我之部下,常以忠義為訓誡,如令以作亂,必不可行!”

。。

漳洹猶覺淺(12)

譚雲:“我僱有好漢數十人,並電湖南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