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鍵為郡,帶來了關中最新戰況以後,這個訊息更是被人確信無疑。
當然,那支商隊,也是關中軍刻意放入鍵為郡的。而且陳靜兵敗涼州之事,也都被隱瞞了下來。
如此一來,關中軍強勢無匹,睥睨諸侯,橫掃天下的形象,當即出現在了鍵為郡眾多官吏心中。
隨後一段時間,關中軍連敗益州軍的驕人戰績,也都緩緩披露出來。
坊間更有流言,說整個益州可戰之兵不過三萬,關中軍奪取巴蜀之地將指日可待。
就在鍵為郡官吏人心惶惶,認為天命如此,關中軍奪取益州甚至整個天下,都乃大勢所趨的情況下,說客出現了。
毫無疑問,經過一系列的前提謀劃,張松、吳懿的行動十分順利。
大雪融化以後,陳旭帶領關中軍進入鍵為郡,郡內官吏當即望風而降,陳旭幾乎兵不血刃又奪一郡。
第794章 三策
犛牛城,新建的州牧府內,眾人已經亂成一鍋粥。
自從一個多月以前,關中軍擊敗三路諸侯,獲得輝煌勝利的訊息傳過來以後,益州文武就開始人心浮動。
不少人更是直言勸說劉璋,讓他獻城投降。
劉璋自己也慌了神,他之所以頑強抵抗到今日,甚至不惜遷徙治所,就是寄希望於關中軍能夠撤兵。
然而時至今日,三路諸侯全都敗退,陳旭又剋制住自己心中的憤怒,沒有貿然撤兵為陳靜報仇。
如此一來,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益州的關中軍,劉璋完全沒有信心能夠抵擋得住。
最為重要的是,益州如今已經軍心渙散,能戰之將更是寥寥無幾。
雖然張任被陳旭放了回來,可是劉璋卻以為張任乃是敗軍之將,很有可能是關中軍細作,不但沒有重新啟用張任,反而要對其治罪。
若非諸將再三進諫,可能張任已經被劉璋所殺。饒是如此,劉璋也將張任囚禁了起來。
說到這裡,卻會有人疑惑,劉璋為何會認為張任乃是關中軍細作呢?
時空逆轉,先把目光放在張任回來之時吧。
卻說張任被陳旭釋放以後,雖然感到無比狐疑,卻仍舊堅定不移的趕往成都。
可是張任抵達成都以後,劉璋卻已經率領麾下文武,領兵撤到了犛牛。
張任得到訊息以後,繼續往犛牛趕去,終究還是見到了劉璋。
益州軍與關中軍交戰這麼長時間,也只有張任擊敗過關中軍,他的才能亦是得到了劉璋認可。
驟然見到張任回來,劉璋又驚又喜,不但沒有怪罪張任丟失劍閣,反而對其好言撫慰。
張任自然是感激涕零,要求領兵再戰關中軍,劉璋亦是欣然允諾。
因為張任的迴歸,劉璋甚至開設宴席,替張任接風洗塵,絲毫不談劍閣丟失之事。
如此一來,自然有人心懷嫉妒,待宴會散了以後,就悄悄向劉璋進言:“張任、鄧賢被關中軍所俘,如今卻只有張任一人回來,其中難道就沒有蹊蹺麼?”
劉璋本來已經喝得有些醉醺醺,聽見這番言論,當即酒醒了大半,對於張任到底是怎麼回來的事情,也產生了一些疑惑。
其實一開始看到張任的時候,劉璋就已經詢問過。
張任說是被陳旭放了回來,劉璋當時雖然有些疑慮,卻也相信張任的忠誠,並沒有多說什麼。
可是如今被人挑撥一番,再想到張松、吳懿獻城投降之事,劉璋就感覺心中越發不安。
好在劉璋知道現在乃是用人之際,若是一味質疑張任,難免就會讓人心寒,就將黃權召了過來。
劉璋以自己擔憂之事相告,黃權思量半晌,道:“張任將軍乃是忠義之人,想必不會投降陳文昭。”
“主公若是擔憂,不妨以言語挑之,詳細詢問張任將軍被俘以後的經過。”
“若是張任將軍毫不避諱,說陳文昭勸其投降之事,想必乃是心懷坦蕩之人。陳文昭放他回來,估計也是因為感念張將軍忠義之故。”
“假如張任將軍絕口不提陳文昭對他勸降之事,也許就真的已經投敵了。”
劉璋聞言暗暗點頭,第二日便悄悄在屋內埋伏下刀斧手,然後讓人把張任叫過來用膳。
席間,劉璋不經意問道:“吾嘗聞陳文昭求賢若渴,似張將軍這等人才,想必他也是勸降再三吧?”
張任沒有多想其他,搖頭說道:“從始至終,大將軍都未曾勸降過我。”
劉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