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懼權貴,秉公處事。
若是按照律法來講,霸陵尉的所作所為並沒有過錯。李廣殺霸陵尉雖然事出有因,卻也顯得有些過了。
相同的道理,李廣兵敗不願遭受口誅筆伐,在衛青面前自刎而死。對於此事,衛青雖然但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卻也並非兇手。
李敢為了替父親報仇,公然以下犯上刺殺衛青。縱然事出有因,卻也是死罪。
霍去病為了替舅父出氣,居然敢在天子狩獵的期間,放冷箭射殺大漢將軍李敢,也是事出有因卻違反律法。
可以說,從這三個西漢歷史名將的所作所為之中,就可以管中窺豹,推測一下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氣。
這種為報私仇怒而殺人的傳統,在整個漢代歷史上屢見不鮮。特別是到了東漢末年,更是如此。
陳旭、典韋、關羽、徐庶、夏侯惇,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有著不顧帝國律法,為私仇殺人亡命的經歷。
那麼,再看看千古一帝劉徹,面對麾下大將的所作所為,有何反應。
李廣剛剛被漢武帝復起重用,就報私仇殺掉大漢官吏霸陵尉,卻根本沒有受到任何責罰。
李敢以下犯上打傷大將軍衛青,縱然衛青沒有聲張,但是他身上帶了傷勢,漢武帝也不會不清楚。饒是如此,他也未曾治罪李敢。
霍去病更加過分,在天子狩獵的途中妄殺軍中大將,更是死罪一條,漢武帝仍舊沒有將其治罪。
看到這些,也不得不讓人,對於漢代律法的執行的效率,而感到悲哀。
503。第503章 判刑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自古以來,這就是統治者們所需要頭痛的事情。關武的事例,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一角縮影。
裡魁以及鄉中百姓,押解著關武往縣衙趕去,關羽、關平自然也都跟隨前往。一路之上,關武臉色顯得頗為平靜。
為了調查往日發生的事情,他甚至沒有注意到,關平父親已經回家。
在前往縣衙的路上,當關武得知了眼前這個美髯過腰,面如重棗,相貌堂堂之人乃是關平父親的時候,心中亦是驚訝無比。
他從小與關平交情不錯,見到關羽之後自然口稱‘叔父’。再加上他也聽說過關羽往常的俠義之舉,故此對於眼前這個男子,亦是敬佩不已。
關羽越看喜歡關武,當即說道:“那鄭屠侮辱長者,當真是可惡至極。阿武為父殺人,何錯之有?”
“阿武休要慌張,某與大將軍乃是舊識,此次說什麼也要拉下這張臉,好為你求情。”
不得不說,關羽骨子裡面仍舊流淌著俠者的精神,他在感情上完全是站在關武這一邊。不僅是他,恐怕就連劉備亦是如此。
而且關羽也聞過大將軍陳旭的事蹟,知道他曾經也好遊俠,並且殺人亡命。關羽相信,只要陳旭瞭解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一定會對關武網開一面。
聽聞關羽之言,關武自然是滿臉欣喜。他雖然不懼生死,卻也不希望自己年紀輕輕,就被判處重刑。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家中只剩下關武一人。
時至今日,關武尚且未曾成家立業,留下子嗣。無孝有三,無後為大,沒能給家族傳宗接代,這就是大大的不孝。
若有可能,他也希望能夠得到官府的減刑。
關家村距離縣衙並不太近,眾人足足走了一個多時辰,仍舊沒有到達城中。而此時,亭長早已得到了訊息,派遣求盜前來捉拿關武。
求盜到達之後,就用木枷枷了關武,要將他帶往縣衙。
關羽見狀,卻是勃然大怒,說道:“尚未審判,沒有定罪,如何能夠上枷?”
不知不覺間,關羽就散發出了身上強烈的殺氣,求盜頓時感覺渾身冰寒,心中恐懼不已。
關平急忙拉了一下自己父親的衣袖,輕聲喚道:“阿翁,莫要為難求盜。”
關羽聞言,這才冷哼一聲,收回了自己的氣勢以及殺意。直到此時,求盜方才鬆了一口氣。
他略帶畏懼的看了關羽一眼,仍舊據理力爭:“此人當街殺人,有許多百姓看見,殺人之罪已經可以確定。按照律法,可以上枷。”
關羽以往好遊俠,就相當於後世非常講義氣的混混,對於求盜這種專門捉拿盜賊的官吏,自然不十分喜歡。
就好像一個膽大包天的混混見到警察,卻是不會給他們好臉色看。
見一個小小求盜居然如此說話,關羽心中更怒,他正要爆發就聽到了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