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在研究的事,他們不相信已經有人進行了細菌攻擊,就是進行了細菌攻擊,科學家們也不相信會有如此慘烈的效果。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一個使用細菌武器的國家,細菌武器對於世界來說大大超過了人們的知識和想象。
“簡直是無稽之談,證據似乎並不充分。”英國的衛生醫學研究評議會上,英國的專業人士說,“存在於大米或其他物質中的鼠疫菌可以說確實無害,只有投下疫蚤或已感染鼠疫的老鼠才會導致病疫的出現,但那也只能是在最佳條件下才可能發生。”英國的科學家一語說到了問題的關鍵:跳蚤怎麼會感染鼠疫?感染鼠疫的老鼠從飛機上投下,細菌為什麼不會死?
英國生化學家普遍對飛機上投下鼠疫菌持否定態度,直到1992年3月英國生化學者在劍橋大學的研究經驗還是認為從飛機上撒佈鼠疫菌,細菌會全部死亡。
1941年常德受到鼠疫攻擊,國民政府派遣了鼠疫專家陳文貴等人組成的調查隊前往。陳文貴是國民政府僅有的1936年應聯合國衛生部邀請到印度的哈福金研究鼠疫的細菌學者。到達常德之後,11月25日解剖了前一天死亡的常德第五個患者(男,二十八歲)。陳進行了細菌培養、動物接種等實驗,從醫學上證明了該患者染上了真性腺鼠疫,死於鼠疫菌引起的敗血性感染。
同時到常德進行工作的還有鼠疫專家、國民政府衛生署外籍防疫專門官員pollitzer博士;他經過獨立的調查和研究,得出了常德鼠疫和11月4日日軍飛機攻擊直接有關的結論。12月30日,pollitzer博士致國民政府衛生署署長的報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Pollitzer博士透過一些途徑向世界公佈了這一事實,他認為“鼠疫不可能透過正常渠道進入常德”。從日軍撒播東西到發病只有八天時間,“從落下物中現生出的形態上同鼠疫菌相似的細菌”,是“極為有力”的證據。更為重要的是pollitzer博士在當地捕到的老鼠身上“發現了印度跳蚤”,而他認為湖南從來就不存在這種跳蚤。在pollitzer博士的推動下,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了《日本發動細菌戰》的文章;《旗幟晚報》報道了pollitzer博士解剖感染老鼠的報告。
陳文貴和pollitzer的報告是嚴謹而無可置疑的。美國和英國利用自己的獨立情報網獲得了中國受細菌武器攻擊的相當準確的情報。在確信細菌戰攻擊為真後,美國的反應是立即行動起來,開發自己的細菌武器。1942年夏天美國聯邦防衛機關設“戰爭研究部”(WRS),出臺了大規模研究化學武器的計劃。同年,由三名專家獨立地就細菌戰問題寫出了90頁的報告,報告指出:“看來日本對中國實施的細菌戰。。。。。。已不僅是業餘愛好的運動了。”
1943年美國的細菌戰計劃在迪特里克堡和加里福尼亞大學兩處大規模實施。美國的細菌戰計劃和原子彈開發計劃一樣,是美國戰時兩項最大的研究計劃,一直到戰爭結束很多年,這兩個計劃都是保密的。
儘管如此,美國人還是比日本人晚了十多年。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殘酷的匯演(1)
沒有人能想出或做出下列的事:
將人體的水分抽出,看抽出多少人仍能生存;將人裸體置於零下40多度的嚴寒中,看人會凍成怎樣;給人換上動物的血液觀察其反應;往人的腎裡注入馬尿;用人體來培養鼠疫菌,然後再去感染跳蚤,再用帶鼠疫的跳蚤去作武器感染更多的人等等。
日本著名作家森村誠一說:那真是“殘酷的匯演”。“731部隊活體之類的實驗,是極其怪誕的。所以相比之下,奧斯維辛的毒氣室,應該說是有些人性味了。德國的集中營被解放時還有猶太人生存,而731部隊撤離時卻將收容的‘圓木’殺害,因而無人證實內幕。”為《惡魔的飽食》撰寫書評的人這樣寫道。
戰敗,銷屍滅跡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國B29轟炸機在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一種極其殘酷的殺戮方式被世界所知,核時代宣佈到來。
三天之後的中國境內,蘇聯軍隊向南推進。很快部隊就發現了奇怪的事情:滿洲國的首都長春完好無損,但郊外的孟家屯卻成了一片廢墟;工業城市奉天沒有任何損傷,但幾個被日軍隔離出來的地點卻炸得體無完膚;哈爾濱紋絲不動,但郊外的平房除一堵巨大的牆無法炸燬外,其餘的被徹底摧毀,一片廢墟。
更為異樣的是,這些廢墟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