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的保障。你們覺得如何?”
“委員長這個辦法好,山區的經濟本身比較閉塞,只要有這些政策,不出幾年偏遠山區內的人口都將遷移出來,而且不會造成就業壓力。”吳彥章贊同道。
“這個辦法不會引起什麼矛盾,應當無礙。”趙晨生也附議道。
“再說農業調控吧我們現在的問題還是在這裡,要是下半年再種這麼多糧食,恐怕糧價會暴跌啊”夏鈞說道,“農業部還有什麼其他調控辦法?”
“屬下以為,當前糧價必須下跌一些,以淘汰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但不能將糧食跌倒讓農墾公司都生存不下去的程度。如此一來,以市場調控的方式將產能正常化,其次將糧食出口國外,以解決暫時的供應過多的問題。再則,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把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到八千萬畝的程度。”楊明柳說道,“並且全部施行糧食生產機械化……”
楊明柳接著給出了比較成熟的調控方案,會議進行了進半天,農業部又就調控問題與其他部門達成一致。
華東自治政府的農業調控政策很快出臺,首先一個就是讓水稻價格降低一些,不再太過干預水稻價格發展。
其次把那些收割上來的小麥加工成麵粉出口到國外去,以減緩內部壓力。
再則民政部加大對其他省份的賑濟,計劃每年拿出五百萬噸糧食,用於救濟各省貧困群體。
在這樣的調控下,稻穀價格很快就下跌了。
從每公擔兩元跌到了每公擔一點五元,稻穀價格一跌,很快就把福建、江西、浙江三省的非機耕區的糧農的收入減少了,其中地主經營不下去了。
而對於那些自耕農,以及沒有施行最低工資制度的安徽地主來說,糧價跌到一點五元並無破產風險。
首先糧食產量增加了近一倍,因此就算糧價降低,比起華東自治政府上臺前依舊增長了收入,加上沒有稅收,家裡的小孩基本上是學校養,看病也不需要支出太多錢,所以更無破產風險。對於那些虧損的地主來說,他們接下來就急需進行轉型,因此開始選擇種植經濟作物。
至於那些農墾公司並未受此影響,只是利潤降低了而已。
這些農墾公司在機耕區是不能變更作物種植種類的,機耕區重什麼都規劃好的,雖然利潤受到了壓縮,但利潤依舊夠高。
而且夏收之後,政府收上來的糧食一部分儲備了起來,一部分則拿去救濟其他省份的貧民。
華東自治政府自宣佈加大對其他省份的救濟後,其他省份都高興得不得了,不過華東自治政府警告各地官員,這些糧食是用於援助貧民的,誰若敢貪汙的話,聯合監察院將不會手軟。
在忙於夏收的時候,倪嗣沖也退出了皖北,這個政治變色龍顯然已經沒有心思待在皖北了。
正當他打算在皖北撈一票再走的時候,各省聯合憲兵隊派人對倪嗣沖進行了警告,如果他敢在皖北收稅,將讓他上華東軍事法庭。
聽到華東軍事法庭,倪嗣沖臉色很不好看,華東軍事法庭連馮國璋都審了,要審他自然沒問題。
大總統現在連馮國璋都保不住,萬一華東自治政府發飆,那肯定是保不住他的,甚至袁世凱為了妥協,還將主動把他交出去。
待在皖北已經沒什麼意思的倪嗣沖也就退出了皖北。
……
夏播很快就在豐收的喜悅中展開了,農業部之前已經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因此並未發生什麼混亂。
作物高產帶來的一個很主要的問題就是當前的糧食種植面積太多了,因此夏播時減少了水稻和小麥的種植面積。
農業部在平原地區大量種植大豆、飼用玉米、牧草,以用於發展養殖。
靠肉食養活一個人口所需的土地是用糧食養活一個人口的七倍到八倍,大力發展養殖業,可以消化掉當前的土地。
現在的矛盾不是人口太多土地太少,而是人口太少,產量太高,農業人口又太多,工業人口太少。
這就是農業發展太快產生的失衡問題。
而現在華東自治政府只是在區域性上進行調整,而整個中國還未進入調整的狀態。
當前華東自治政府已經開始向其他省份提供高產作物,但這些高產作物都是經濟作物,那些高產糧食絕對不給其他省。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其他省不在調控範圍之內,如果整個中國都種下高產作物的話,那後果有多恐怖可想而知了。
到時候糧食價格將一跌再跌,暴跌到要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