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政也頂不住了,就突然發飈,下令把所有六國來的人一律驅逐,這就是所謂的逐客事件。
(話外音):秦王嬴政所製造的逐客事件,在秦國政壇上的六國客卿中,產生了巨大的震動,很多人不得不收拾行囊離開秦國,李斯是楚國人,他也難逃被驅逐的厄運,那麼即將成為秦國重臣的李斯,他的心情如何。
李斯這個時候是最窩火的,也最憤怒,所以李斯在離開秦國的都城回六國去的途中,內心憤憤不平,就給贏政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諫逐客書》。這個《諫逐客書》呈上去以後,贏政看到了,立即下令,停止逐客。李斯的《諫逐客書》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力量?因為它擊中了贏政的三根軟肋。第一,李斯指出,客卿對秦國有大功;第二,逐客是重物輕人;第三,逐客是幫助六國。《諫逐客書》中最重要的是這三條,我們一條一條來說。
第一條,李斯的原話是“客何負於秦啊”,有什麼對不起秦國的?秦國幾代有作為的君王,秦穆公用的是百里奚,謇叔和由余,這三個人都是六國之人。秦孝公用的商鞅也不是秦國人,秦惠文王用的張儀,秦昭襄王用的範睢都是六國的人。如果沒有客卿,也就沒有秦國的崛起,也就沒有功勳卓著的秦國國君。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都是因為客卿的幫助,才成為秦國崛起之路上的四座豐碑,這是歷史事實。李斯把這個事實一擺,擺事實講道理,擺事實最有說服力,就擊中了秦王的第一根軟肋。
第二條,重物輕人。李斯很會說話,說秦國出產什麼東西呢?六國的寶物秦王一個都不想放棄,像隋侯珠,和氏璧都不是秦國出的,但你秦王贏政都想得到。如果你只要你秦國的,六國的寶物,天下的寶物就都不要了嗎?這是對寶物。第二對美女,無論江南的美女,燕趙的美女,你秦王贏政見一個愛一個,你沒有說不是秦國出生的,就一律不要,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對寶物,對美女都不論國籍,唯獨對人才要講國籍,那你這個跨國公司還怎樣經營?這話說的非常有分量。
第三,逐客的結果幫助六國。因為任何一個時代,人才都是稀缺資源,只有那麼多,秦國不要,那不是把人才趕到六國去幫助六國嗎?這些人才去幫助六國對秦國有什麼好處?這又擊中了秦王贏政的第三根軟肋。最後李斯總結了一句話,說你這個逐客“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說你這不是統一天下的好辦法,這絕對是一個非常拙劣的做法。
秦王贏政的軟肋一被擊中,我們看贏政的表現,立即下令,收回成命,把所有被逐的客召回來。這件事,我覺得秦王贏政很不簡單。我們一講秦始皇,都講秦始皇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實行暴政,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前期的秦王贏政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很有魅力的人。就這件逐客令收回來看,他需要三條,第一是胸懷,如果沒有求賢若渴的胸懷,沒有統一天下的胸懷,不可能收回命令。第二是眼光,如果沒有識人之明,看不到李斯的才華,不可能收回成命。第三是度量,因為收回成命就意味著承認自己做錯了。我們知道,讓一個人承認錯誤是很困難的,特別是讓一個身居高位的人承認錯誤更難,讓君王承認錯誤是天下最難的事。贏政就收回這個逐客書了,這說明,這個時期的秦王贏政頭腦清醒,志存高遠,胸懷博大,慧眼識人。
逐客令收回,第一個受益人是李斯。在逐客之前,李斯是客卿,逐客令收回以後,李斯由客卿改任廷尉,主管國家司法機關的最高官員。李斯擔任廷尉以後,輔佐秦王嬴政,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攻打韓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一段重要的記載:“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國,於是使斯下韓,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說李斯擔任廷尉以後,就向秦王建議要先攻韓,把韓國滅了,恫嚇山東六國。韓王在這種情況下,就把平時不受重用的韓非找過來,計劃怎麼樣才能削弱秦國。《史記。秦始皇本紀》還記載,秦王贏政十四年,“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雲陽”,說贏政十四年,韓非出使秦國,秦國用李斯的計謀,把韓非扣留下來,最後韓非死在秦國。還有一則材料,在《史記。韓世家》記載:“安五年,秦攻韓,韓急使韓非使秦,秦留非,因殺之”。安五年,就是韓王安五年,秦國攻打韓國,韓國就派韓非出使秦國,最後韓非就死在了秦國。這幾條文獻講了一個事實,就是李斯建議秦國攻打韓國,韓國就和韓非商議要對付秦國,這樣韓非出使秦國,李斯就建議把韓非扣下來,最後韓非就死在了秦國
[畫外音]李斯的《諫逐客書》使得秦王嬴政終於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