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這個“帝”指的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講這個帝道,講了半天,秦孝公聽得是昏昏欲睡,商鞅一走,秦孝公就把景監叫過來,把他臭罵了一頓,然後給商鞅下了個結論,兩個字,說商鞅是個什麼人呢?妄人,妄自尊大的妄,妄人,什麼叫妄人呢?只會說大話的人,所以第一次見面沒談成。隔了幾天,第二次見面,這次見面商鞅線秦孝公談的是王道,所謂王道,就是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五的治國之道,這秦孝公還沒有聽進去。第三次見秦孝公講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稱霸之道,秦孝公聽得比較興奮,但還沒有完全聽進去。第四次見秦孝公,講的是強國之道,這一次講的時候,秦孝公就聽傻了,因為兩個人坐的那個秦代的時候,先秦時期人們坐的姿勢,就像我們今天跪的姿勢一樣,秦孝公聽著聽著,不自覺地把他坐的那個墊子,一個勁地往前挪,靠近商鞅,這次大得秦孝公的賞識。所以秦孝公就決定重用商鞅。

[畫外音]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開始實施自己變法的政策,他沒有辜負秦孝公的期望,他的變法最終使得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但是在這一集的開頭,王立群先生給我們描繪的卻是一幅商鞅逃離秦國的場面,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他為什麼最後要逃離秦國呢?要解釋商鞅逃離秦國的原因,我們就必須瞭解商鞅變法的內容,那麼,商鞅所提出的變法措施究竟是什麼,他提出的變法措施和他最後逃離秦國,又有什麼關係呢?

商鞅變法的內容我們瞭解了,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商鞅要逃離秦國了,商鞅變法的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二個是經濟制度的改革,這兩點是商鞅變法強國的根本。我們先談政治制度,商鞅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點,商鞅在改革的時候曾經下令,就藉助於秦孝公的支援下令,把秦國的一些小的鄉和邑合併起來,合併成縣,然後呢,每一個縣有縣令,有縣丞,這個縣令跟縣丞,是由國君直接任命,這是第一條。這個事看起來不起眼,但這個事,實際上就是後來秦國一直到秦始皇實行的郡縣制的雛形,實際上就是中國中央集權制的雛形。其實在商鞅變法的時候,已經奠定了。

第二條措施,就是官僚制,為了講清官僚制,我們先介紹一下,什麼叫世卿世祿,因為作為西周王朝來說,周朝它實行的是世卿世祿制,也就是說諸侯、卿大夫,他們的官職,他們的爵位,他們的領地,是可以世襲的,就是世世代代相承的。但是這個制度有兩大弊端,世卿世祿就是說他爺爺,他父親,他這一輩,世世代代為官,那麼沒有當官的人,你世世代代就不能做官,這樣一個政權,它就不能夠不斷地向裡邊補充一些精英和優秀分子,一個沒有優秀的精英不斷地補充進來的政權,它是沒有活力的一個政權,這是一個毛病。另一個毛病,就是世卿世祿,威脅到國君,因為那個諸侯也好,卿大夫也好,他如果封給他一塊領地,他家世世代代為官,世世代代有這麼一塊地,如果他經營得好,他會越來越強,當他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可以掌握了這個國家的政權,所以世卿世祿制危害很大,商鞅這個辦法很好,他實行官僚制,縣令、縣丞由國君任命,所以他不可能產生世襲的這種情況,每一次任命,你只能做這一次,下一次再任命就不一定是你們家的人了,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形邁出官僚制的雛形。

那麼世卿世祿制廢除以後,怎麼樣選拔官吏呢?商鞅又實行了一個辦法,叫“軍功爵制”,這個話的意思就是我按照你立的軍功,給你一定的爵位,然後你立了功,給你升一級爵位,再立功,再升一級爵位,所以他變法中間,有一句很重要的話,“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史記·商君列傳》,“率”是什麼?“率”就是敵軍的首領,就是你到戰場上殺一個人回來,打仗回來你只要帶人頭,帶回來一個人頭升一爵,帶回來兩個人頭升二爵,這樣作用的結果,雙刃劍,很厲害,一方面,那些宗室貴戚,就原來的貴族,他沒有軍功,他就沒有爵位,沒有爵位,他的地位就下降,所以原來的舊貴族,對商鞅這一套非常反感,激烈反對。反過來呢,下層的老百姓很歡迎,本來不是不能做官嗎?那麼我立了軍功,我就可以做官,我就有了特權,這樣比較起來,當然是擁護者多,反對者少,貴族他是少數啊,大多數下層的人他是同意的,這樣,在政治上,我按照爵位的高低,來排你的等級貴賤,在經濟上,我按照爵位的高低來分配財富。所以,最後導致一個什麼局面呢?這個軍功爵制的實行,把整個秦國的老百姓都給啟用了,人人都想立功,都想得功,那麼得功,立功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當兵,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