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媽媽成長記 作者:世紀史詩

切切地橫在面前。而且,這一次,死亡和自己有關,我——而不是別的任何人——將成為這樣一具真真切切的骨架,這是最可怕的一層。他者的死亡,和“我的”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件“事情”,可以關心或者不關心,但後者事關“生命”,而且切身。

這次事件對小秒針的影響非常非常大,從那以後,他對“大”和“小”、“老”和“少”(其實就是“死”和“生”)的區分變得極其敏感。他不斷地強調自己是小孩子,他還小。他喜歡的每樣東西,都是“小”的。而且,他對任何跟未來有關的話題都開始迴避和恐懼。好幾次,大人問說“小秒針長大了以後幹什麼”時,他總是說,他不要長大,“哎呀,我不會長大啦。”小秒針說。別人對這樣的回答感覺奇怪,只有我知道其中的因緣。

另一方面,從那以後,他對死亡事件充滿了幾乎病態的探求慾望。但凡新聞或言談中稍微涉及到死傷,他總是非常強烈和迫切地要求我們詳細講解,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死的,等等。但講完後,我們絕不能評論,否則他就大喊大叫,捏我們的嘴。

我對他那一段的狀態,真的憂心如焚,而且萬分內疚。正是由於我的馬虎和疏忽,讓小秒針在一種毫無戒備的狀態下,撞到了死亡,從此留下的陰影將影響他一生。

彌補式的教育,比循序漸進的教育要困難得多。如果理解死亡是創作一幅畫,那麼我已經失手在孩子的畫布上潑了一地的墨。先得慢慢擦去這恐懼的墨,再因勢利導地塗抹色彩、新增線條。

我試圖平靜地告訴小秒針,死亡是另一種存在,它並沒那麼可怕。我還試圖正面與他探討,他害怕死亡,到底怕的是什麼。我想盡快消除上次失誤造成的陰暗。但多數時候下,小秒針都強烈反感和迴避這個話題。也許時機還不夠成熟,也許小秒針的心智還不夠承受,我著急也沒有用。我只能把這個話題藏起來,尤其是絕對避免“死”這個顯然非常刺激他的詞。在我的預警和監督下,“死亡”成了我們家最大的忌諱,連看新聞都提心吊膽、小心翼翼。

關於死亡的對話(3)

一段時間後,他逐漸平靜下來。風波似乎是過去了,我卻更加擔心,因為不知道那件事在他心裡是否生根或發酵,有了什麼變化,而我又不敢造次挑起這個敏感話題,怕鋒利的字眼扎傷了心靈。

2004年夏,已經過去了小半年,一天,我們在新華書店看書。通常情況下,我們各在各的書架前看各自的書,除非小秒針讀得十分激動,要與我分享。那天,我們分開不久,小秒針就攜了本恐龍圖片書過來,很肉麻地倚靠著我、貼著我,要求我跟他一起看。翻到一個板龍的頭骨,他說:“媽媽你看,那是板龍死後留下的。”翻到一隻大大的恐龍圖,他又說:“媽媽你看,這隻大恐龍是從小恐龍長大的。”他不停地跟我說話,語速越來越快,聲音短促、乾澀,我也越來越擔心,忍不住抱住他,輕聲告訴他,不要害怕,讓他看點別的書。搞笑的、輕鬆幽默的書。

但其實我是高興的,因為這是那件事之後,他第一次自己主動提到“死”這個字。我想,小秒針其實也在努力穩定自己和說服自己,試圖勇敢地面對死亡。至少,現在,他能說出“死”這個字來了。

同年秋,我又一次見證了小秒針驚人的勇敢和自我修復能力。我帶他去古生物博物館,看他嚮往已久的恐龍化石。博物館裡有一個關於人類歷史的展室,陳列著元謀人、藍田人、山頂洞人、北京人等的骷髏模型和復原頭像模型。我本來只是想自己隨便進去看看,但小秒針跟了過來,他本來在外面看一副巨大的恐龍骨架。

我在展廳門口猶豫了一下,不是沒有顧慮。因為人少,有些燈沒有開啟,室內比較昏暗。一束聚光燈打在一個頭骨上,讓展廳裡的氣氛有些詭異。但那時,我已經儘自己的能力對小秒針的死亡恐懼和創傷進行了一些彌補,我想看看效果如何,而且,小秒針自己也堅持要和我一起觀看,我答應了。他個子還太矮,我要抱著他才能看到展櫃。

走了幾個展櫃,我發現他的身子越來越硬,越來越小。他縮在我懷裡,捂著自己的眼睛,但他咬著牙,就是不說話、不退縮、不示弱。我心裡一痛,卻還明知故問:“怎麼了?”他這才催促我趕緊離開。

我心疼地抱緊小秒針,退了出來。但我心裡很高興,跟一年前相比,他更勇敢和鎮定了,在死亡恐懼出來時,他不是一開始就繳械投降,而是跟自己的恐懼進行了一番鬥爭,才不失體面地戰略撤退。他的表現給了我信心,孩子有自己處理死亡恐懼的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