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小說:張春橋傳 作者:人生幾何

王洪文是東北長存人,張存橋是山東鉅野人,江青是山東諸城人,姚義元是浙江諸暨人。除了姚義元能操上海話之外,王洪文、張春橋、江青連“阿連”都不會說。“四人幫”曾一度被稱之為“上海幫”,那是因為這四個人都是從上海“基地”起飛;藍蘋的成名,便是在上海灘、她的“革命樣板戰”,她的批判《海瑞罷官》,都是以上海為“基地”才搞起來的;

“狄充”鑽入左翼作家陣營,也是在上海灘。後來,就任《解放日報》社長兼總編,出任何慶施政治秘書,直至解決“安事事件”,發動“一月革命”,都是在上海乾的;

王洪文從部隊復員以後,分配在上海國棉十七廠。他在安亭臥軌攔車,他成為“工總司”司令,都是在上海。正因為這樣,在中共十大召開時,張春橋握著上海國棉十七廠的代表楊小妹的手說:“十七廠貢獻了一個王洪文!”

至於姚文元,他一九四八年入黨,一九五七年發表了那篇引起毛澤東注意的《錄以備考》,他寫那篇震驚全國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都在上海。

先是在一九五五年的“反胡風”運動中,張春橋救出了陷入困境的中共上海廬彎區黨委宣傳部幹事姚文元,在他把持的《解放日報》上接連發表姚文元“批判”胡風的文章,張姚有了交情。接著,為了批判《海瑞罷官》,江青、張存橋、姚文元結成一夥。

自從王洪文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為了共同反對周恩來、鄧小平,王、張、江、姚終於結成“神聖同盟”——“四人幫”。

一八七四年四月十日,穿著中山裝、留著短平頭的鄧小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日長的身份,出現在紐約聯合同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的講臺上。面對各國的代表,鄧小平侃侃而論它澤東關於劃分“三個世界”的見解。這是鄧小平自從被“文革”風暴颳倒之後第一次在國際講壇上公開露面,成為外國記者目光匯聚的焦點。

外電紛紛預測:“精力充沛的矮個子鄧小平,毫無疑義將成為周恩來的接替者,中國未來的總理。”

讀著內參上登載的外電評論,張春橋那黑眼珠頓時成了兔子般的紅眼珠。在副主席的希望落空之後,張春橋一直把雙眼盯著國務院總理的位子。顯然,只要周恩來健在一天,周恩來就是總理。眼下張春橋所要力爭的,是“第一副總理”。因為“第一副總理”有雙重意義:第一,現在總理正病重,“第一副總理”意味著主持國務院日常工作;第二,一旦周恩來故去,“第一副總理”理所當然地成為總理。

周恩來已正式向毛澤東建議,設立“第一副總理”。毛澤東呢,也覺得需要設立“第一副總理。不論周恩來,還是毛澤東,都深知鄧小平和張春橋勢不兩立,同為副總理,平起平坐,倘不明確誰”第一“,國務院的工作會亂套。

在中共十大之後,毛澤東委託王洪文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

一九七四年十月,周恩來在北京醫院住院,毛澤東在十月十三日抵達湖南長沙療養。江青呢?接連捱了毛澤東的批評,囑她“不要多露面”。誠如江青自己所言:

“自九大以後,我基本上是閒人,沒有分配我什麼工作……”

十月四日,毛澤東的機要秘書張玉鳳打電話給主持中央工作的王洪文。電話的內容,迄今仍可從王洪文親筆所寫的電話記錄中查到:

“誰當第一副總理?鄧。”

這一句話,引起一場大風波。

第八章 總理夢化為泡影

與鄧小平對著幹

十月四日晚上,作為“四人幫”之一的王洪文,當即從中南海打電話到釣魚臺把張玉鳳的電話內容,轉告了“幫”中的另外三個人。

過了好幾天,王洪文才把毛澤東的意見,告訴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周恩來。

張春橋擦得鋥亮的黑皮鞋,在釣魚臺賓館的紅色地毯上來來回回踱著。從張玉鳳那裡傳來的那一句話,擊碎了他的總理夢。在當時的中國,毛澤東的話仍具有“一句頂一萬句”的威力。毛澤東說“鄧”,那就不可能是“張”。一旦鄧小平正式出作國務院第一副總理,那張春橋就只能屈居鄧小平之下。想到當年指揮蒯大富,調動幾萬紅衛兵高呼“打倒劉少奇”、“打倒鄧小平”,聲震北京城,如今卻要聽命於鄧小平,張春橋的肺都快要氣炸了!

幸虧,毛澤東的意見,還只是在電話裡說說,沒有正式形成檔案。倘若能夠使毛澤東改變主意,那還可以挽回此事……

丹麥首相哈特林即將訪華,定於十月十八日到達北京。這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