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膽量,到他燕軍營房外來察看一番。�
真定是耿炳文的臨時巢穴,號稱有三十萬兵馬,朱高煦說,要打真定,好多將領都感到是螞蟻啃骨頭。�
張玉說,敵人號稱三十萬,他已派人摸清了,實有十三萬,又是新集在一起,立足未穩,我們如乘三戰三捷士氣高昂時一鼓作氣,定能破敵。�
朱棣肯定了張玉的看法,耿炳文將一半軍隊駐紮滹沱河南,一半在河北,這是夾河為營,互為聲援。不易攻,打頭則尾動,斬尾則頭動。�
張玉主張還採取偷襲戰法。�
朱棣卻反對再重複老路,吃一塹長一智,耿炳文這老狐狸豈能上套?雄縣、莫州一失,他早驚了。朱棣方才在偵察時就想好了,對付這老狐狸,就用打草驚蛇之計。�
朱高煦不知是怎麼個打草驚蛇法。打草驚蛇一般都是要儘量避免的呀。�
朱棣解釋說,這也叫先聲後實,先派個人去假投降,把我們打雄縣、阻援莫州的戰術如實告訴耿炳文,挫其銳氣,嚇住他,使他按我們的打法調動軍隊,重新部署,這樣他那裡必然軍心浮動,迫使他把河南之兵全調到河北來防堵我們,我們才不會腹背受敵,他集中了,我們就可一舉破敵。�
張玉佩服地讚歎,這真是大膽的戰術,儘管耿炳文軍功蓋世,這回怕是要在殿下面前馬失前蹄了。�
《永樂大帝》第四十二章(7)
偵察歸來,已經看到燕軍轅門了,朱棣讓張玉先行一步,召集將領馬上到中軍帳議事。�
張玉答應一聲,縱馬馳入轅門。�
朱棣勒馬環視燈光閃爍的整齊營盤,忽然問朱高煦:“那天在白溝河畔,你害怕了嗎?”�
朱高煦說他又怕又不怕。�
朱棣問:“這話怎麼講?”�
朱高煦說:“臨陣斬子的事,歷史上是有過的,我怎能不怕。”�
朱棣又問:“你當時心存僥倖了嗎?”�
朱高煦說:“一是我心裡知道,父王不會打心眼裡想殺我。弟弟小,哥哥是書生氣十足的呆子,只有我能襄助父王打天下,你真忍心斬了我,誰來幫你呀?還有,我不相信部將們不出來拼死保我,就不為我,也得在父王面前表現忠誠啊。”�
朱棣心想,你倒是個鬼機靈,可嘴上卻說:“你忘了不徇私情一句話了嗎?”�
朱高煦說:“除非父王到了真心想殺我時,那殺降卒這就是很好的口實了,比這再小的事,也可以貽誤軍機為藉口除掉我。”�
朱棣哈哈大笑起來,笑得朱高煦有點發毛。�
笑過,朱棣說:“你沒有這麼多的心計,這是事後別人教給你的吧?”�
朱高煦掠疑地說:“父王怎麼猜到的?”其實,這一切可能,都是後來袁珙分析的,朱高煦不得不佩服父親的睿智。朱棣又一次縱聲大笑。�
。 想看書來
《永樂大帝》第四十三章(1)
紙上談兵的人被封為大將,居然統兵五十萬。劉邦才能帶十萬兵,只有韓信敢說多多益善。後院起火會燒了自己屁股。景清樂不起來,皇恩浩蕩,不過是改殺頭為流放。十啞九聾,心地卻善良。他擁有有限的自由,卻拒絕與女兒一起享受完全的自由,因為染坊裡已扯不出白布來。�
一
這正是文武百官早朝時,奉先殿外淨鞭三響後,文在東,武在西,分品級按序站定後,舞蹈三呼萬歲畢,起立,大殿上鴉雀無聲。�
朱允炆坐在上面,臉色陰沉,憤怒而又惶惶然,他發話道,怎麼回事?耿炳文也算一員身經百戰的老將了,竟然落得個摧鋒折將的下場,三十萬大軍一敗塗地?�
兵部尚書齊泰出班奏道,八月二十五日,賊軍在連破雄縣、莫州後直趨真定,耿炳文中了朱棣先聲後實之計,不該將滹沱河南之兵也調往北岸,一戰即敗,駙馬李堅被敵將張玉挑下馬來活捉,寧忠、顧成和劉燧軍都指揮也都被俘,生死不明。長興侯耿炳文已退回城裡死守待援。�
朱允炆怒問,安陸侯吳傑不是在附近嗎?為什麼不救?�
齊泰回答,去救了,中途被逆賊攔劫,兵敗逃回自守。�
朱允炆說:“這耿炳文太老了,老朽了,不中用了,他自己還吹噓,說自己一頓飯不至於拉三泡屎,自比廉頗呢,哼!你們不該推薦他,還有那個被俘的顧成,不也是先朝的老將嗎?統統是廢物!”�
黃子澄說:“皇上,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過分憂慮,朱棣偶然小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