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的物資供應,而且在用人調兵上一任所為,不得掣肘。這也就是他提出的要皇帝讓他便宜行事,並且不許朝臣干預乃至議論。朝中許多大臣對袁崇煥借皇帝重用之機,要挾需索,得寸進尺,最後竟想鉗制言官的所作所為大為不滿。
袁崇煥上任後,戰事並未像他預言的那樣順利。他便想透過和議暫時中止清軍凌厲的攻勢。還在熹宗時,袁崇煥便曾當過和談代表,但他卻忘了當今天子是一位剛愎自用而又敏感多疑的君主。而這期間,又發生了他擅殺皮島守將毛文龍的事件。崇禎皇帝看袁崇煥如此行事,心裡不免害怕。而朝中大臣則議論紛紛。袁崇煥任性使氣,殊不知已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敗亡的深淵。
皇太極正是利用這一事件而施展反間計。一方面將袁崇煥議和之事大加渲染,廣為擴散,並把殺毛文龍稱為袁崇煥向後金(清)討好的舉措;另一方面,親率大軍繞道喜峰口,攻破邊牆,直逼北京城下。致使京師上下震動,紛紛傳說袁崇煥通敵。這時,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再也沉不住氣了,下令將袁崇煥逮捕,並立即綁往西市斬首。此時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袁崇煥說話。一代名將袁崇煥便這樣成了一場特大冤案的受害者。
袁崇煥沒有在強敵面前打過敗仗,但他卻敗在自己狂傲不羈的性格上。
誰殺害了岳飛
究竟是誰殺害了岳飛?
一千多年來跪在岳墳前的四尊鐵人:秦檜夫婦、張俊和万俟,似乎已經告訴了人們答案。對於岳飛的死,他們當然難脫干係。但僅僅是他們四人,就能置岳飛於死地嗎?
處死岳飛,當然需要皇帝點頭。殺害岳飛的人中宋高宗應該算一個。但高宗皇帝為什麼一定要殺岳飛呢?
岳飛是南宋初年最傑出的抗金將領,在張俊、韓世忠、楊沂中、劉光世、岳飛五支抗金大軍中,岳家軍軍力最強,紀律最嚴明,戰功最顯赫,是南宋王朝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岳飛本人因累累戰功加官至太尉、少保,是正一品的官員,在武將中軍階最高,位居三公之列。高宗皇帝更下詔命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兵權之重,天下無雙。對於這樣一位擔負著南宋中興重任的軍事統帥,能說殺就殺嗎?
那麼,是什麼時候,埋下了殺害岳飛的種子?它又是怎樣發芽而後瘋長的?
如果將南宋的朝堂比作一架天平,那麼,主戰派和主和派便是天平的兩邊。無論哪一派佔上風,天平就會向一邊傾斜。而宋高宗就是調節天平的那隻手。和耶?戰耶?始終是朝堂上爭議最激烈的話題。當然,主戰派砝碼的分量還來自於在前線作戰的幾支部隊。軍事上的得失,直接影響著宋高宗調控天平的決心和力度。岳飛顯然已是天平上那顆最大和最重的砝碼,主和派自然處心積慮地想把他去掉。但若僅僅以主戰和主和兩派鬥爭來反映南宋國內的政治態勢就未免太簡單一些。實際上,宋立國以來,就一直被一項國策所困擾,那就是如何安排軍人的位置。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軍人出身,而且是靠兵變奪取政權的。他深知軍隊的厲害,但他不學漢高祖劉邦濫殺功臣,而是設宴款待石守信等大將,宴飲之間,許以高官厚祿,然後要他們交出軍隊指揮權。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故事。接著,他又制定了以文制武的文官管理制度。整個北宋期間,這個制度牢不可破。
但南宋一開國,情況就不同,高宗趙構剛登基就被金人攆著屁股打,一直跑到溫州,還一度住在海船上以躲避金兵的鋒芒。而手下的一班文臣只會跟著逃命,一點退敵的本事都沒有。Qī。shū。ωǎng。是岳飛、韓世忠他們打退了金兵,才使得南宋保有了長江以南的大片國土。但戰爭的狼煙並沒有因此消散,金人的鐵騎還在江北的大地上馳騁。由於南宋一直面對強敵的壓迫,軍人的作用便日顯重要,軍人的聲音也逐漸由弱變強。但這顯然與宋的立國制度格格不入。
宋設樞密院,為國家最高軍事機構,知樞密院事一直由文官擔任。其實,北宋的邊關統帥也都由文官擔當。比如,宋仁宗時,鎮守西北防禦西夏的兩位統帥,一位是韓琦,另一位是范仲淹,時稱“韓範”,都是當時著名的文人。南宋沿襲舊制,仍然由文官指揮軍隊,並且每支部隊的規模、編制,都有一定的限制。
岳飛獨立成軍時只有正兵萬人,但在###太湖楊麼、鐘相起義後,吸收了大批原起義軍士兵入伍,軍力大大增強,總兵力增至10萬。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卻引起了朝廷的深度不安。宋廷詔令岳家軍以“三十將為額”,就是想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