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附近流向平原,更名為永定河,古稱盧溝或無定河。然後向東彎曲,在北平之南形 成緩換弧線。檢視世界城市,幾乎所有大城市不是傍河即是臨海。北平的形成自然離不 開這條有名的河流。永定河沖積扇形的背脊即是經過3000餘年發展起來的北平。50歲以 上的北京人都會記得,當時北平城的水源豐沛,鑿井汲水,噴泊為流,停瀦為湖。山水 景色,天賜帝王之象。永定河南即華北平原,因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是以白洋淀、東澱 為中心的湖泊沼澤地帶。現在雖然生態環境屢遭破壞,河流枯竭遍地乾旱,仔細觀察還 可看出水鄉田園風光。因這廣柔平原佈滿湖泊河網,所以交通不便,致使北京南控中原 必行大行山東麓緩坡,東據齊魯江淮須經天津或走水路,自佔以來太行緩坡都是進出京 城交通要道。而盧溝橋即是要道的咽喉。可以說有了北京城就有了盧溝橋,有了盧溝橋 才有了北京城。元朝以前,北京曾被稱薊、中都、大都等名,金代以前,盧溝橋是渡口, 有浮橋。金大定年間(1189年)始建石橋。
這座11孔聯拱石橋儲存至今。橋長266·5米,橋面寬7。5米。橋面分作橋面伏石、 仰天石、橋面石三層。石欄杆279間,欄板279塊,望柱280根。欄杆每間是望柱,柱頭刻 仰俯蓮座,座下刻荷葉墩,柱頂刻獅子。石獅形象生動活潑。共485個,坐臥起伏,極富 變化,有揉胸昂首,仰望雲天,有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側身轉頭,兩兩相對,有撫 育獅兒,輕輕呼喚。這些獅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大獅子身上又爬 著小獅子……
盧溝橋兩端入橋口兩側有石制華表四根。兩端雁翅橋面及橋頭上,有碑四通,有康 熙帝修盧溝橋碑,乾隆帝葺盧溝橋碑。“盧溝曉月”碑及乾隆題察永定河詩碑的碑亭。
盧溝橋自建橋至清末經過18次修繕。
明朝末年,為了防備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北上進攻京城,崇禎13年(1640年)在盧 溝橋東岸約200米距離築起拱北城,即後稱宛平城,宛平城只東西開二城門。有甕城,有 閘樓,東城樓稱順治門,西城樓稱威嚴門,典型明代建築。二城門間距640米,城池寬3 20米,青磚結構,城池堅固,是全國最小的縣城。城內主要建築是軍衛營房、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