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人北一輝等被判處死刑,但被認為背後策劃者真崎大將被判無罪,多方庇 護叛軍的香樵、山下奉文等將領未受審判逍遙法外。
上起裕仁天皇,下迄日本平民,幾乎每一個日本人都被“二·二六事變”的暴行所 震驚,對國家命運憂心忡忡。日本的輿論工具也不敢向這些跋扈囂張的少壯軍人公然挑 戰,各報紙各電臺只對此不幸事件略表遺憾,《朝日新聞》說了幾句公道話,馬上就受 到襲擊。從此以後,日本軍部控制了全國輿論。
岡田啟介在“二·二六事變”中倖免於難,這一任首相當然做不下去了。於是由西 園寺公望推薦廣田弘毅組閣。軍部方面建立“內閣閣員甄選委員會”,由陸軍部武藤章 中佐,參謀本部石原莞爾中佐二人組成。閣員必須由兩名中佐透過。
日本帝國此時也是太阿倒持,國不成國。
那些青年軍官們稍不稱心如意,立刻出語威脅,東京街頭巷尾到處可以聽見他們的 吼叫!
“‘二·二六事變’可以說是一種叛亂,但是策動者的主張和要求是完全正確的。 令人遺憾的是,引發‘二·二六事變’的形勢迄今仍毫無改變。因此,這一局面必須打 開,而能夠開啟這種局面的,非軍部莫屬!”
“我們不能使‘二·二六事變’毫無意義地結束,我們必須繼承同志們的意志,軍 部絕不屈服!”
於是日本各地謠諑朋興,風聲鶴唳,人人害怕另一個“二·二六”又將來臨。所有 的日本人都在少壯軍人的淫威下彀觫戰慄,廣田弘毅內閣首當其衝,廣田內閣不能不成 為軍部的傀儡、軍部的尾巴,唯軍部之命是從了。'奇''書''網'而且叛亂刺殺的陰影永遠籠罩著內閣。 政權落入陸相寺內壽一和海相永野修身兩位大將的手裡。
叛亂的塵埃落定之後,由於日本政府所表現出的軟弱態度,竟促使統制派與皇道派 化除分歧,漸趨合而為一,甚至於連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共同擬定了共同綱領。如:3月8 日寺內壽一和永野修身聯合向廣田首相提出的四項主張:一、徹底顯現國體。
二、加速充實國防。
三、建立積極自主的外交。
……
日本人雖然被“二·二六事變”震驚和激怒,對皇道派的極端行為非常憎惡。日本 是一個缺少資源的島國,日本的軍人政權認為,要發展必須面向海外,無非是武裝佔領 他國或是經濟向外侵略。日本隔海而望的近鄰——中國,恰是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政治腐敗、經濟落會的弱國,自然激起日本軍人的經濟侵略和武裝佔領的慾望。這一點 無論在日本政客或軍人的潛在觀點都近似的,只是理智和蠻幹的差別。軍人們在中國行 動屢屢得手,自然使日本人對少壯軍人的激怒憎惡漸漸變成屈從,又由屈從到接受,甚 至支援。
當時,日本對我國華北所採取的策略是蠶食而不是鯨吞。力圖華北政權在日本的卵 翼之下,先使華北特殊化,不必完全脫離中央,只求實際上聽從日方擺佈,經濟上完全 受日本控制,即成為日方對外戰爭的能源基地。日方眼見迫使河北、察哈爾兩省特殊化 已無可能,乃改變方式,向秦德純提出了五項要求:一、修築滄州到石家莊鐵路。
二、開發龍(關)延(慶)鐵礦(也稱龍煙鐵礦)。
三、開闢塘沽新港。
四、冀察二省,平津二市重要行政人員任免必須徵詢日方同意。
五、日本在華駐兵,不受限制。
第一至三條似屬經濟要求,第四五條該屬主權問題。如果日本人從滄州修鐵路至石 家莊,實已將平津與中原隔離,日軍將利用滄石鐵路自南向北控制平津,平津將孤立無 援,進退無路,四面在日本人的包圍之中。二十九軍將是守孤城立死地,只等束手待斃。 開發龍延鐵礦,除以鋼鐵支援日本東亞之戰以外,龍關延慶界於北平張家口之間,宣化 附近,從地理位置看,為平津一翼,軍事要地,如答應以上五條,華北將是名存實亡。 日方雖然沒有強調“關東軍入關”一類的武力威脅,從條件內容上看,日方胃口很大, 態度也比以前更強硬。似最後通牒,沒有商量餘地。
秦德純在這幾年和日本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也長了見識,總結出不少經驗,除逐漸了 解到中央政府的底牌以外,也漸漸摸到了日本人的底牌,不再聽他們的虛聲恫嚇了。對 這五條,秦德純乾脆直截了當地說;“關於第一至第三項,須呈請中央核示。第四、五項事關國家主權,根本無從研討。”
一下子空氣凝窒。衝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