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的曲折複雜過程。這是清朝十二帝中獨一無二的。

登極 慈禧皇太后於十月二十日懿旨由溥儀繼承皇位。醇親王載灃領受要溥儀入宮的懿旨後,當日傍晚,同軍機大臣、內監們回府,將溥儀從醇親王府北府(今宋慶齡故居)迎入宮中。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當時的情形: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舊曆十月二十日的傍晚,醇王府裡發生了一場大混亂。這邊老福晉不等聽完新就位的攝政王帶回來的懿旨,先昏過去了,王府太監和婦差丫頭們灌薑汁的灌薑汁,傳大夫的傳大夫,忙成一團;那邊又傳過來孩子的哭叫和大人們哄勸聲。攝政王手忙腳亂地跑出跑進,一會兒招呼著隨他一起來的軍機大臣和內監,叫人給孩子穿衣服,這時他忘掉了老福晉正昏迷不醒;一會被叫進去看老福晉,又忘掉了軍機大臣還等著送未來的皇帝進宮。這樣鬧騰好大一陣,老福晉甦醒過來,被扶送到裡面去歇了。這裡未來的皇帝還在“抗旨”,連哭帶打地不讓內監過來抱他。內監苦笑著看軍機大臣怎麼吩咐,軍機大臣則束手無策地等攝政王商量辦法,可是攝政王只會點頭,什麼辦法也沒有。——那一場混亂後來還虧著乳母給結束的。乳母看我哭得可憐,拿出奶來餵我,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這個卓越的舉動啟發了束手無策的老爺們。軍機大臣和我父親商量了一下,決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內監抱我見慈禧皇太后。

紫禁城西六宮溥儀從出生到3歲離開王府前,一直在祖母劉佳氏的撫育下。醇王府的府例,頭生孩子過滿月後離開生母歸祖母撫育,第二個孩子由母親撫育。所以,溥儀降生滿月之後,就在祖母劉佳氏膝下撫育。溥儀回憶錄寫道:“祖母非常疼愛我的。聽乳母說過,祖母每夜都要起來一兩次,過來看我。她來的時候連鞋都不穿,怕木底鞋的響聲驚動了我,這樣看我長到三歲。”慈禧太后讓溥儀進宮的懿旨,改變了溥儀一生的命運。

溥儀離府進宮,第二天光緒皇帝死。溥儀是三歲的孩童,一會兒到光緒靈前磕頭哭祭,一會兒到慈禧病榻前叩頭祈福。溥儀面對光緒的遺體,也面對慈禧行將入木的軀體,在驚恐、陌生、寒冷與悲哀的氣氛中受著折磨。第三天慈禧太后死。光緒靈柩停在乾清宮,慈禧靈柩停在皇極殿。兩喪並祭,一片悲慼。

十一月初九日,溥儀登極大典在太和殿舉行。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道:

我被他們折騰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氣奇冷,因此當他們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寶座上的時候,早超過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親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面,雙手扶我,不叫我亂動,我卻掙扎著哭喊:“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父親急得滿頭監國攝政王寶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沒完沒了,我的哭叫也越來越響。我父親只好哄我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禮結束後,文武百官竊竊私議:“怎麼可以說‘快完了’呢?”“說‘要回家’可是什麼意思呵?”王公大臣們,議論紛紛,垂頭喪氣,認為這是大清皇朝的不祥之兆。

宣統皇帝溥儀在宮內宮外,共有“三父七母”。“三位父親”:一位是生身父親醇親王載灃,一位是同治皇帝(過繼給同治為嗣子),再一位是光緒皇帝(過繼給光緒為嗣子)。還有“七位母親”:第一位是生身母親瓜爾佳氏,第二位是庶母鄧佳氏,第三位是同治帝瑜妃赫舍里氏,第四位是同治帝珣妃阿魯特氏,第五位是同治帝瑨妃西林覺羅氏,第六位是光緒皇后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后),第七位是光緒瑾妃他他拉氏。溥儀進宮後,離開生母,便被隆裕皇太后(光緒皇后)撫養,實際上是乳母王焦氏照料,一直用乳汁餵養溥儀。宣統在母親眾多卻沒有母愛的環境中長大。

宣統從繼位到退位,只有3年。他的年齡,從3歲長到6歲,還是個幼兒。6歲開始在毓慶宮讀書,9歲開始寫日記。朝廷政務,由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執掌。這3年時間,朝廷上下,宮廷內外,大事要事,多不勝舉。其中影響宣統一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辛亥革命。

清朝飽受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八國聯軍再侵入北京,一次接一次的失敗;《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一次接一次的屈辱——“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人們厭惡帝制、希望共和,厭惡君主、渴望民主。孫中山發動的辛亥革命,順應了歷史的潮流,適應了人們的要求,“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