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1 / 4)

小說:非常道 作者:絢爛冬季

得來肩背高低,口角噓唏,甘蔗渣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光陰,白白昏過一世。就教他騙得高官,也只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維新變法失敗,袁世凱以兩面派手段得到慈禧賞識,升官發財。當時社會上曾有民諺,語曰:“六君子,頭顱送,袁項城,頂子紅。賣同黨,邀奇功,康與梁,在夢中,不知他,是梟雄。”

清末,京城流傳順口溜說:太醫院的藥方,翰林院的文章,都察院的奏章,光祿寺的茶湯,鑾儀衛的刀槍,金魚池的婆娘。譏諷它們中看不中用。

清末以來,中國人被騙被拐去海外做苦力者無數,這些人被稱為“豬仔”,有如今日偷渡客一樣。當時閩粵人的孩子,到了16歲,為父兄的便特別戒嚴地吩咐說:“行路時須警惕著,提防別人拐你去賣豬仔!”倘若子弟出外不返,或一時失蹤,第一個判斷必定是說:“哼!又被人拐去賣豬仔了!”

晚清時候,袁世凱、張之洞、岑春暄為最具實力的封疆大吏,陳夔龍說:“時論南皮屠財,項城屠民,西林屠官。三屠之名,流傳幾遍中外。又謂南皮有學無術,項城有術無學,西林不學無術。”

清末宣統初年的時候,曾流行一首“十字清”,謠雲:“清受天命,十傳而亡。”查清廷由順治而歷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以迄宣統,確為十傳。又有宣統拆字謠:“日宣三德,歷算三統。”解雲:“宣統二字,皆暗合三數,而統字又類絕字,清祚其至宣統而絕乎?”果真宣統三年而絕。

民國代替了王朝,似乎翻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但社會混亂,政治腐敗不見減少,且更形嚴重。其間尤以袁世凱篡權竊國“八十三天皇帝夢”最為醜惡,其時有對聯說:“民猶是也,國猶是也,無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清末民初,張元濟主持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除以編撰教科書為重點外,對於一般圖書則注重西方文化思想的譯介,如嚴復譯的《天演論》等思想名著。這些思想像野火一樣,延燒著許多少年人的心血,“天演”、“物競”、“淘汰”、“天擇”等術語,都漸成了報紙文章的熟語,成了愛國志士的口頭禪。許多人用這些名詞做自己或女兒的名字,原名胡洪騂的胡適,也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取“適”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筆名。

辛亥革命後,漢人剪除辮子成為去舊圖新的標誌,張勳頑固,清帝退位後仍表示忠於清室,所部禁止剪辮,被稱為“辮帥”。1917年6月14日,張帶領數千“辮子軍”開進北京;7月1日,張勳擁溥儀復辟。這一下,京城很多剪辮子者都慌了,有歌謠雲:“不剪辮子沒法混,剪了辮子怕張勳。”一時間,有假辮子風行北京城。誰知,真假辮子風行僅12天,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組織的“討逆軍”便攻入北京,宣統皇帝溥儀再次宣佈退位,一場鬧劇很快收場。又有歌謠雲:“宣統回了朝,禿頭要開瓢。宣統跑了,禿頭好了。”

對外宣而不戰,對內戰而不宣

一戰期間,段祺瑞政府從日本借參戰款,也練了“參戰軍”,卻未曾派過一兵一卒去參戰。他本意是練兵打內戰,故時人說他對外是“宣而不戰”,對內是“戰而不宣”。

1919年6月,陳獨秀被捕後,全國各地各界函電交馳,施行救援。其安徽鄉人也不甘人後,識與不識,皆為之說話。反對白話文的桐城派古文家馬通伯、姚叔節等,認為陳“所著言論或不無迂直之處。然其學問人品亦尚為士林所推許”,吾等“與陳君鹹系同鄉,知之最稔”,懇請准予保釋。安徽省長呂調元也說:“懷寧陳獨秀好發狂言,書生積習。然其人好學深思,務乞俯念鄉里後進,保全省釋。”六年後,胡適跟陳獨秀提及時還念念不忘:“在那反對白話文學最激烈的空氣裡,居然有幾個古文老輩肯出名保你,這個社會還勉強夠得上一個‘人的社會’,還有一點人味。”

1938年,隨著日軍的迫近,廣州的滄陷迫在眉睫,當時主持廣東省、市軍政大計的餘漢謀、吳鐵城、曾養甫等要員完全束手無策,以致小報上曾出現了這樣的笑話:“餘漢無謀,吳鐵失城,曾養無譜。”

抗日戰爭前夕,王芸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傅孟真先生有一次對我說,他想寫一篇‘中國官僚論’。他說,中國向來臣妾並論,官僚的作風就是姨太太的作風。官僚的人生觀:對其主人,揣摩逢迎,諂媚希寵;對於同儕,排擠傾軋,爭風吃醋;對於屬下,作威作福,無所不用其極。”對於傅氏高論,王芸生深有同感,因此才把它寫入文章。王說:“這道理講得痛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