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部隊的情緒變化。
王崇樂見剛才議論的幾個戰士不吭聲了,一咧嘴笑道:“我看咱得學學大雁,春來秋去,南北到處飛,不總戀著一處。”
一戰士說:“那不如學蝸牛。”
“咋講?”
“它把房子背在身上,走哪兒哪兒是家。”
王崇樂被逗樂了。
另一戰士說:“咱們現在不是和蝸牛一樣嗎?揹包往身上一背,走哪兒哪兒吃哪兒睡。”
王崇樂道:“說得好。誰說咱河南兵沒出息?聽聽!”
黃昏,部隊走上一片遼闊的沙坡,地圖上標著“陳園集”。從地名判斷,也許當年這是個繁華的集鎮,現在卻只剩下一副形骸:高低不平的沙地上這裡一堵癱牆,那裡一片瓦礫,茅草稀稀拉拉地搖晃著,像一片荒涼的亂墳崗。
休息號聲響了。一身泥水的戰士們像一堆泥,倒在沙地上就睡,飯也沒人吃了。
劉伯承在李達的陪同下四下巡視,他心痛地看著酣睡的戰士,說:“趕緊佈置防空警戒!”
李達:“部隊太疲勞了,休息時間延長兩個小時吧?”
劉伯承沉默,走了幾步,果斷地說:“不行。才走出20多里,若再延長休息時間,大亮前走不出黃泛區。慈不掌兵啊!”
劉伯承在堵斷牆下席地而坐,皺著眉頭伸直腿,靠在斷牆上。他摘下眼鏡,揉著紅腫的眼。
衛土長走過來,手中拿著一本書:“司令員,我在那個小屋裡發現這麼個東西,你看有用沒有?”
這是一個十分破舊的、用粗黃紙訂成的小簿子。漬滿了垢跡的封面上端端正正四個正楷體大字:“芸窗積異”。字寫得很有功底。劉伯承一下子來了精神,取出放大鏡,小心地翻開讀起來。裡面都是用毛筆寫成的三字一句的短句。作者的名字叫戴鴻安。從內容分析,他無疑是黃泛水患大悲劇的見證者。《芸窗積異》開篇寫道:
老農民 第一冤 出苛稅 納雜捐 出柴草 供米麵
天天要 地畝款 剝民脂 著擠棉 民敢怒 不敢言
莊戶人 如油煎 款納盡 地賣完 居家人 乞丐餐
嚼草葉 充肌腸 喝涼水 撐三天 爹孃哭 妻子怨
雪上加霜,國土淪陷,蔣介石抗戰不力,使人民深深失望。戴安鴻悲憤地寫道:
日本侵 起爭戰 蔣家兵 今心寒 損百姓 失地盤
亡州縣 記不全 從東北 到西南 起天津 至潼關
傷同胞 數千萬 血成河 屍如山 委員長 暗手段
自忖量 亂思念 論武戰 刀不全 講文爭 討謀淺
文武力皆不全什麼計都用完炸河堤把民淹
作者寫到這裡字跡開始潦草,悲憤躍然紙上,令人不忍卒讀。
河堤斷 黃水流 百里寬 不見頭 房淹塌 樹捲走
居家人 哭號陶 娘喚兒 兒呼娘 襁負子 四方逃
黃水快 跑不了 轉眼間 盡卷漂 骨肉親 別離了
斷腸淚 順眼拋 嗚呼噫嘻 父子不相見 兄弟妻子散
夫何使我至於此極耶可哀哉 時耶命哉 徒呼蒼天
呼天拍地的悲號,鬱憤欲絕的吶喊,《芸窗積異》的作者最終是逃落他鄉,還是終於在飢寒交迫中含恨而亡?一本控訴狀遺留在破屋裡,拋下他一腔悲滄、怨恨、淒涼。
劉伯承掩卷,閉目,潸然道:“戰略疏於失算,百萬人化為齏粉!”
李達翻著破舊的小簿子:“蔣介石這次又搞‘黃河戰略’,他成不了!”
劉伯承:“衛士長,把這個冊子給張副政委送去。”
李達對劉伯承說:“你合合眼,休息一下,我去看看大車隊過來沒有。”
劉伯承:“等等,製圖科不是來了三個女同志嗎?讓柴成文去看看她們,有困難幫助解決一下,不要讓黃湯湯把這些‘電燈泡’泡壞嘍。”
“柴成文?”李達奇怪了,這跟情報有什麼關係?
劉伯承笑了:“你這個參謀長,沒掌握情報處長的全部情報。”
於喬三個人狼狽透了。在泥湯裡拔了20多里,不知摔了多少屁股敦。摔來摔去,於喬、陳曉靜連背上的行李丟了也不知道。此刻三個人正躲在一座沒有屋頂的四壁破牆內。
陳曉靜斜歪在地上,發現於喬的褲子上顏色不對。
“於喬,看你的褲子!”
“怎麼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