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報告!葉帥急電,時限一過立即出兵唐努烏梁海,務必奪回阿爾泰山口,徹底穩固鄂畢河防線!”
出兵唐努烏梁海,圖根等人此前就已經肯定了,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在得到葉楓電報,進一步得到確認,他們倒也沒有什麼激動意外的。
他們此前已經商議了,這次出兵,可能已經不只是薩彥嶺的軍隊了,北面的的第6集團軍進攻的是俄國本土,不存在什麼時限。
所以看過電報之後,圖根立即道:“即刻電報朗多。查克,命令第6集團軍派出一支部隊輕裝前進,越過鄂畢河,向烏爾拉山脈中段推進,速度要快,不管是秋明,還是葉卡捷琳堡,或者託博爾斯克,哪裡防守弱就打哪裡,讓他務必注意,他們的任務,不是攻城掠地,而是一股奇兵,目的就是要威脅鄂木斯克蘇俄紅軍,不得與敵軍過分糾纏,只要最後進攻阿爾泰的第3集團軍被迫退回鄂木斯克,第6集團軍就必須回到鄂畢河穩固防線。”
說完這份電報,圖根才抬頭看了看牆上的掛鐘,距離時限也不過半個小時左右,薩彥嶺的阿拉斯加軍隊進入唐努烏梁海當然用不了半個小時,從山上防線下山就等於進入了唐努烏梁海,所以這個時限還是要注意的,不過比斯克的騎兵師卻可以提前動身了。從比斯克市到薩彥嶺差不多就要三十多分鐘。
“騎兵師立即出發,沿鄂畢河向上遊前進,目標阿爾泰山口。其餘部隊時限一過,立即越過薩彥嶺防線,進入唐努烏梁海,第13集團軍的目標是阿爾泰山口,第12集團軍繼續固守薩彥嶺。”
“給朗。帕多發報,時限一過,第8集團軍全軍從阿巴坎進入唐努烏梁海,負責消來託錦旗,克孜爾,津吉里克的恩琴白軍,完成任務後,向西推進,與第13集團軍會師阿爾泰!”
阿爾泰山口,原本飄揚在此的五色國旗(當時北洋政府仍採用前清官旗,使用五色)早已經不見,換上的是紅色的錘子鐮刀旗,原來的軍營也早已經擴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粗略粗計,便是數萬人都有,軍營已經一直延伸到了阿爾泰山的東西南面山腳之下,在屬於唐努烏梁海的東北面山坡也有不少,軍營連綿達數里。
實際上阿爾泰山的西面在傳統意義上來說同樣屬於唐努烏梁海,最早的唐努烏梁海其實包含三個部分,即唐努山烏梁海,這也是最主要的,位於正中,佔地最大,現在的唐努烏梁海四旗就是在這一範圍內,這裡也基本上就是屬於後世的俄羅斯聯邦的圖瓦共和國區域,第2部分在東面,即圍繞庫蘇古爾湖一帶,即後世蒙古國的庫蘇古爾省區域。這一區域算是三部分中面積最小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居住在西面阿爾泰山一帶,和環阿爾泰諾爾一帶居住的阿爾泰烏梁海和阿爾泰諾爾烏梁海,差不多就是後世俄羅斯的阿爾泰共和國區域。
只是阿爾泰山以西早在沙俄時期就成了沙俄的勢力範圍,庫蘇古爾一帶也基本上還是掌控在蒙古人手裡,這兩部分漸漸失去了唐努烏梁海的痕跡。
而現在通常所指的唐努烏梁海就是位於中部的這塊土地面積達到了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在二十萬人左右的唐努山烏梁海,北以薩彥嶺為界,南到唐努山與蒙古草原分界,形成的一個巨大扁長形盆地。
17世紀初期至70年代,沙俄多次派遣使者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試圖陰和託輝特部降俄,這是沙俄勢力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的開始。
1727年,透過談判,清朝和沙俄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劃定了唐努烏梁海地區北部沙賓達巴哈以東中俄國界,使沙俄向克穆齊克河流域及其以東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公開擴張得到了遏制。但是,沙俄向唐努烏梁海地區擴張的野心並沒有消失,而是利用沙賓達巴哈以西中俄邊界長期沒有劃定的時機,從西部向唐努烏梁海地區繼續擴張。
1860年,沙俄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逼迫清朝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在此基礎上於1864年又迫使清朝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侵佔了唐努烏梁海地區西部的阿穆哈河地區。1869年,中俄兩國代表在唐努烏梁海地區西部建立了八處分界牌,並簽訂了《烏里雅蘇臺界約》,完全劃定了中俄兩國在該地區的國界。
阿穆哈河地區雖然被沙俄侵佔,但薩彥嶺以南、沙賓達巴哈至博果蘇克一線以東的唐努烏梁海盆地仍然是中國的領土,因為群山環抱,具備更為有利的防守能力,使得沙俄一直未能公開的侵佔這裡,也就此形成了現在通常所說的唐努烏梁海。
看到無法光明正大的侵佔後,沙俄開始改變策略,透過掠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