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1 / 4)

,他們在大約30年時間裡完全從那裡消失。熱帶高地地區如巴西和熱帶低地地區如巴拉圭的土著則較有恢復力。他們雖然蒙受了非常慘重的損失,但能夠復原,能夠組成繁衍出當代大部分美洲印第安居民的種族。只是到了20世紀時,美洲熱帶區的印第安人口才接近其原先的數字,而在別處,仍遠遠地落後。

取代日漸消失的印第安人的是來自歐洲和非洲的移民浪潮。由此產生的居留地有三種型別。一種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組成;在這些殖民地中,伊比利亞移民組成一個永久居留的貴族階層,統治高地被征服的印第安人和低地從非洲輸入的黑人奴隸。由於歐洲移民中男子比婦女多得多,他們通常娶印第安女子為妻,或者找她們做情婦。於是,出現了混血兒居民;在南北美洲許多地區,他們已開始在人數上超過歐洲人和印第安人。

第二種居留地發展於西印度群島;在那裡,歐洲人——英國人、法國人及西班牙人——也組成一個居留的貴族階層,不過,所統治的僅僅是從外面輸入的黑人勞動力。最初,種植園主僱用來自歐洲的契約僱工為他們經營菸草、靛籃和棉花種植園。但是,由於17世紀中葉他們轉向蔗糖生產,需要的勞動力便要多得多,遂從非洲運進奴隸。例如,在英屬巴貝多,1640年時僅有數百名黑人,然而,到1685年,黑人已達46000人,而白人才2O 00O人。同樣。在法屬島嶼,到1700年時有44000個黑人和18000個白人。

南北美洲的第三種居留地見於大西洋沿海一帶。那些地方的土著印第安人或者人數太少,或者非常難駕御,無法作為充足的勞動力來源,而且,除了南部的殖民地外,那一帶的作物也不成為輸入黑人勞動力的根據。在這些情況下,英國和法國移民自己開墾土地,當農夫、漁民或商人,靠自己的勞動過活,發展起完全以歐洲人為其成分的社會。

總之,來自歐洲和非洲的大規模遷移把南北美洲從純粹是蒙古種人的大陸改變成世界上種族成分最混雜的地區。黑人的遷移繼續到19世紀中葉,使奴隸的總數達1000萬左右,而歐洲移民的人數一直在穩步增長,到ZO世紀初因每年有近100萬的人到來而達很高的數字。最後結果是,如今,居住美洲的是多數的白種人與明顯少數的黑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與白人的混血兒以及黑白混血兒(見第十八章第一節)。

由某些種族的人口減少和遷移引起的新的世界種族格局已為人們所非常熟悉,以致現在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而,其極為巨大的意義也被普遍忽視。在直至1763年為止的這一時期中,所出現的情況是,歐洲人提出要求說大片大片新地區應歸他們佔有;在後面一世紀中,他們佔據了這些地區——不僅是南北美洲,而且還有西伯利亞和澳大利亞。如果設想一下,那時最先到達並拓居人口稀少的大陸的是中國人而非歐洲人,那麼,這種從根本上重新繪製世界種族圖的意義便可得到估計。假使那樣的話,如今中國人佔世界總人口的比例大概會更接近於四分之三而不是現在的四分之一。

人類諸種族的混合必然伴隨以動植物的相應的混合。除了少數無關緊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動植物都是由史前時期世界各地區的人們馴化出來的。它們從各自發源地向外的傳播一直緩慢地進行到1500年;這時,它們開始由橫跨地球的人們在各大陸中間來回移植。各種圈養的動物,尤其是馬、牛和羊,是東半球的一個重要貢獻。美洲大陸投有可與之媲美的動物,那裡的美洲駝和羊駝價值較小。東半球的穀類植物也很重要,特別是小麥、黑麥、燕麥和大麥。西班牙人是果園愛好者,除了給美洲帶來橄欖樹和歐洲葡萄樹外,還帶來了種類繁多的水果。在早期的拉丁美洲,幾乎所有的傳教機構和高大住宅的周圍都有一個照料這些歐洲輸入物的、帶圍牆的果園。

作為回報,美洲印第安人貢獻出非常豐富的糧食作物,特別是玉米和馬鈴薯,此外還有木薯、番茄、鱷梨、白薯、花生以及若干品種的蠶豆、南瓜和筍瓜。可可樹是美洲的另一種土生植物,阿茲特克人和馬雅人曾用可可豆製成使征服者喜歡的巧克力飲料。這些印第安植物非常重要,今天,世界生產的全部肥料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供它們用的。

除這些糧食作物之外,美洲印第安人還培植了兩種主要的經濟作物:菸草和棉花。印第安人很早就已以今日所知道的各種形式——菸斗、雪茄煙、用玉米苞皮捲成的香菸、鼻菸——吸用菸草。菸草迅速地從美洲大陸傳播到全世界,而且在這過程中,還有幾種新品種給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