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軍的事,”李世民回答說,“我和劉公商量過了,必須立刻招兵買馬,新組建一支生力軍。”
李淵揚起下巴,撫著鬍子揣摩起來。劉文靜胸中早有成算,喊了一聲“唐公”,帶著自信的語氣說:
“事情不難,只需略施小計,便可使太原一帶的壯士,數日之內歸於公爺的門下。”
“說下去,”李淵把目光落到了劉文靜的身上,“我在注意聽嘞。”
“皇上好大喜功,三次興師遠征——美其名曰###高麗,戰爭、災荒、瘟疫,使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多少人家流離失所。誰不痛恨?誰不害怕?利用軍民的畏葸心理,由我出面假造詔令,徵發太原、西河、雁門和馬邑等郡二十歲至五十歲的男子從軍,歲暮到涿郡集中,開赴遼東,製造混亂,激起民間怨憤。明公則借劉武周起兵反叛為由,以守護太原的名義,下令徵兵。百姓肯定不想遠征高麗,願意就近投留守府保衛家門。這樣,很快可以招募到一批人馬。”
李淵依計傳令升帳。三通鼓罷,李淵身著朝服步入白虎節堂,居中坐下。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跟著在兩側的偏位上坐了下來,文武官員兩廂站立。堂上氣氛嚴肅,鴉雀無聲。參見畢,李淵兩眼環視了一下左右,神色莊重地訓示說:
“諸位,反賊劉武周攻下樓煩後,佔據了汾陽宮,現在又把矛頭指向了晉陽。汾陽與晉陽兩座行宮,我等負有守護的職責,干係重大。倘若兩宮失守,皇上怪罪下來,誰也擔待不起,誰也逃脫不了滅族的罪過。留守府既要防患突厥侵擾,又要抵禦劉賊攻擊,兵力不足,而情勢萬分急迫。如何應敵,以保一方平安?請發表高見。”
堂內頓時呈現出一派恐慌不安的氣氛。有的人愣愣怔怔,有的人畏畏縮縮低下了頭,有的交頭接耳,更多的則是面面相覷。眾人最後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王威和高君雅的身上。諱莫如深的高君雅正襟危坐,咬著鬍子尖做出沉思的樣子,決計不搶先開口。王威性子急躁,忍不住直起身來粗聲大氣地說:
“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劉武周敢來,我們就敢打,打下他的囂張氣焰。”
“賊眾我寡,打得過嗎?”鷹揚府司馬許世緒和開陽府司馬劉政會把王威的話頂了回去。
“兵力不足,可以動員民眾參戰。保衛家園,人人有責。”
李淵等的正是這句話。他把臉偏向高君雅,問道:“擴軍備戰,你以為如何?”
“擴充軍馬,”高君雅的眼珠子轉了轉,“按例不得自專,須奏明皇上批發敕令。”
“今上遠在三千里外的江都,亂賊近在百里之內,山川阻隔,道路險惡。如今勢已燃眉,還容得往返周折嗎?”
王威一掀胸前的鬍鬚:“留守府徵兵討賊,為朝廷平亂,顧三顧四,沒有必要。只要能固守晉汾,保住太原,儘可放心,主上不會怪罪我們的。”
李淵心中竊喜,臉上卻無表情:“諸位如無異議,本留守即照決議辦理。退堂!”
帳前會議剛散,太原等郡剎那間謠言四起,紛紛傳說皇帝降旨,第四次親征高麗,激起民怨沸騰,官軍譁噪,惶惶然不可終日。李淵把握住時機,傳檄諸郡徵兵守護太原。劉文靜和李世民相互配合,宣傳鼓動,散佈輿論:“遠征遼東,千辛萬苦,性命不保。不如投奔留守府,就近從軍,守衛鄉土。”劉文靜為官清正,頗得人心,李世民早已拉扯上了一幫英傑義士。他倆一呼一應,投軍的人愈來愈多,日盛一日。劉文靜和李世民忙不過來,李淵又把裴寂召來商討,加派長孫順德、劉弘基和竇琮等人參與招募新兵。十來天時間,李世民等便徵集到了近萬人。李淵喜出望外,親赴軍營慰勉將士,積極訓練人馬。有了一支由他父子直接掌管的親軍,壯了膽,樹立了信心,李淵立遣竇琮去河東接取建成、元吉等子女眷屬。又派李思行去長安通告女兒李娘子和女婿柴紹,前來太原會合,並且打探京城的動靜。
紙包不住火。不管李淵和李世民的所作所為極其隱秘、巧妙,卻難逃眾人的眼睛。高君雅覺察出勢頭不對,招收的新兵都未編入留守府軍中,卻是單獨建營,自行操練,估計十有###受騙上了當。然而證據不足,身邊又沒有得力的親信,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恰巧這時候,晉陽又發生了嚴重的乾旱。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章 暗算(2)
從大西北吹過來的幹風,時斷時續,夾帶著黃沙,像拖網一樣拖過太原盆地。天氣古怪的乾燥,雲霧彌朦,沙塵撲面。天邊偶爾響起幾聲悶雷,陰晴變幻